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孙恩起义

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掌握东晋朝廷大权的司马道子父子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下令强征浙东八郡“免奴为客”的丁壮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兵,称之为“乐属”。农民一入军籍,则终身当兵,世代当兵。故而激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时天师道首领孙恩,率徒众百余人,避难于海岛。乘农民反抗征兵之机,率众登陆,攻陷上虞(治今浙江上虞),杀县令。尔后攻克会稽(治今浙江绍兴),杀内史王凝之。东南八郡农民纷起响应,加入孙恩队伍, “旬日之间,众数十万”。朝廷派谢琰、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压。官军攻破会稽,孙恩率起义军英勇抵抗,后退回海岛。次年五月,孙恩率众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登陆,克余姚(治今浙江余姚)、上虞和邢浦(今浙江绍兴北)。在山阴(治今浙江绍兴西南)战败谢琰军队,阵斩谢琰及其二子。朝廷震惊,急命刘牢之阻击农民军。孙恩率众撤回海岛。隆安五年二月,孙恩再次从浃口登陆,进攻句章(今浙江宁波南)。再攻海盐时,孙恩失利,遂率军北上,攻克扈渎(今上海),杀吴国内史袁山松。时义军有水军十余万人,战船千艘。孙恩溯江西上至京口(今江苏镇江),旋即进军建康。朝廷急忙调兵遣将入卫都城,孙恩转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又北上攻克郁州(治今江苏连云港东),俘东晋大将高雅之。刘牢之率北府兵进攻起义军,农民军损失万余人,孙恩被迫返回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三月,孙恩第四次率义军登陆,攻临海失败,损失严重。因缺少给养,加之疾病流行,孙恩及其家属与部众百余人,皆投海而死。农民军仅剩下数千人,暂时转入低潮。后有卢循等继续领导义军余部坚持战斗。

猜你喜欢

  • 南北议和

    辛亥革命时,袁世凯乘机要挟清政府交出军政大权;就任清内阁总理大臣后,又软硬兼施,诱胁革命方面妥协,觊觎全国政权。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积极给以配合。由英驻汉口领事出面“调停”,首先与革命方面达成武汉地区

  • 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

    见“刘思礼案”。

  • 中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简称《增阿暂章》。沙俄胁迫奉天地方官员签订的非法地方性条约。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企图诱使李鸿章签订一项关于东北的条约,未果。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与东北地方当局缔结地方性

  • 二程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所倡导学说之统称。宋代思想家多以理(或“天理”)、气来论证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二程皆曾从学于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颢以“天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根本,于伦理上则体现

  •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军事的措施。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为了兼并领土,进攻中山(都灵寿,在今河北平山三汲乡),防备北方的燕国、东方的东胡、西方的林胡、楼烦以及秦、韩等国,召见楼缓谋划,进行军事

  • 伊尹放太甲

    商汤在位年数较长,长子太丁未及即位而亡,弟外丙、仲壬相继即位。在这期间,都由商汤时的大臣伊尹继续处理国政。仲壬死后,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由于太甲昏愦暴虐,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令,被伊尹放逐在桐宫(

  •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

  • 同光新政

    见“洋务运动”。

  • 桂陵之战

    参见“围魏救赵”。

  • 争国本

    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