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噶尔丹叛乱

噶尔丹叛乱

清初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活动。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四部。其中以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康熙时厄鲁特的准噶尔部上层封建主发生了争夺权利的斗争,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噶尔丹获胜,自立为准噶尔汗。不久,先后吞并了厄鲁特各部。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出兵打败喀尔喀诸部。喀尔喀的宗教首领大喇嘛哲布尊丹巴率领部民南投清朝。噶尔丹不顾清政府的禁令,进一步加强攻势,康熙二十九年打到内蒙乌珠穆沁境,康熙帝遂下决心平叛。康熙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曾先后三次亲征,大败噶尔丹军。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由于形势不利,内部矛盾激化,发生了分裂,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伊犁,派人与清政府约定夹攻噶尔丹。噶尔丹的分裂割据阴谋彻底破产,叛军大部被歼灭,噶尔丹日暮途穷,染病死去。噶尔丹叛乱被粉碎后,喀尔喀蒙古各部又回到原来的居住地。清政府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猜你喜欢

  • 红丸案

    明末“三案”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光宗朱常洛即位后患痢疾,内医崔文升进泻药,病情加剧,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两粒,光宗服药死。时人多疑是郑贵妃指使下毒,遂引起争论。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等要求追

  • 上海租地章程

    即《上海地皮章程》,亦称《上海租界章程》。1845年11月29日(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英国第一任驻上海领事贝尔福借口《南京条约》有关规定,诱迫苏松太道宫慕久擅自制订并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共二

  •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国割据局面。参见“魏”、“蜀”、“吴”。

  • 枞阳会议

    太平军将领在安徽枞阳镇(今枞阳县)召开的军事会议。1858年7月下旬(咸丰八年六月中旬)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在枞阳集会讨论并决定了统一指挥联合作战的方针和解救天京的军事计划。会后,陈玉

  •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求恢复西周政治局面的抱负在鲁国得不到施展,因而去职,率领学生周游其它诸侯国,希望劝说各国统治者,求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还经历过其它一些地方。途中,遇到过种种困难,

  • 禁军

    ①历代皇帝的侍从部队。有的直称为禁军、禁兵、有的另立名目。其任务范围也不尽相同。唐代初有元从禁军、后渐扩大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十军。其中有的还用以镇戍地方,而不

  • 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唐代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永贞

  • 立宪派

    由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或称改良派)演变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方官绅的政冶代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使维新派感到欢欣鼓舞,为促使梦寐以求的宪政早日

  • 阿思本舰队

    一称阿思本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接受署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奏准委托回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购买英国兵船,以为进攻天京之用,先付六十五万两,买七只(四大三小)装备大炮的兵船。后又追加十五万两。

  • 清王伦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山东人民起义。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山东清水教(白莲教的一支)首领王伦提出反对官府“额外加征”的口号,领导寿张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攻下寿张,又攻占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