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侵缅战争

侵缅战争

元朝对缅甸的侵略战争。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年,元朝两次遣使诏缅国蒲甘王朝那罗梯诃波王归附纳贡,均未达目的。至元十四年,缅王以干额(今云南盈江)总管阿禾内附,出兵数万进犯,为元军所败。同年十月,云南行省遣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率军三千八百余人征缅,至江头城(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与瑞丽江汇流处以北杰沙),招降三百余寨,后以天热还师。至元二十年,忽必烈命宗王相吾答儿、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征缅。元军分路进军,破江头城,杀万余人。二十二年十一月,缅王遣使求和,为孟乃甸(今缅甸蒙米特东北,瑞丽江南岸)白衣头目䚟塞所阻。至元二十四年,缅王为其庶子不速速古里囚系,云南王所命官阿难答等被杀。忽必烈以秃满带为都元帅,张万为副都元帅,将六千人征缅。元军进讨至蒲甘(今缅甸蒲甘),丧师数千。缅国遣使求和,岁纳贡物。之后,缅国分裂,蒲甘王朝亡。成宗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缅王为权臣阿散哥也所杀,缅国王子至元京师求援。元朝命诸王阔阔、云南行省平章薛超兀而率军二千出征,围木连城(今缅甸曼德勒以南)达两月之久。元军将领受缅军重贿,遂以炎暑瘴疫为由撤兵。阿散哥也遣使来朝,承认杀主之罪。之后,中缅又恢复友好往来。

猜你喜欢

  • 淝水之战

    东晋与前秦的一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为统一全国,调动步卒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南征东晋。苻融率前锋部队二十五万人,很快攻占寿阳(今安徽

  • 知耻学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由梁启超和满族人寿富等发起,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在《知耻学会序》中指出,日本“知耻”维新,“更张百度”, “虽耻何害!”而“自讳其耻”,则为无耻, “自诵

  • 墨子救宋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楚惠王(公元前488-公元前432年在位)时,公输盘 (盘音ban, 一作“般”或“班”)为楚国制造云梯将用以进攻宋国。墨子听说,迅速从鲁赶至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

  • 兰台

    (1)官署名。兰台在汉代为殿中收藏图籍之处。因当时以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图籍,故后代魏、晋、宋、齐等朝皆称御史台为兰台。(2)史官代称。东汉班固官至兰台令史,受诏修撰史书,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3)官

  • 召陵之盟

    齐桓公纠集众诸侯与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订立的盟约。公元前656年, 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在讨伐楚国附庸蔡取得胜利之后,乘势进军楚境,讨伐楚国,责问楚国不向周王进贡

  • 彭材、李玉、王海起义

    东汉末年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农民起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豫章郡东部地区农民,在彭材、李玉、王海领导下,举行起义,反抗孙吴政权统治。起义群众有一万余人。后为新都(治今浙江淳安西北)太守贺齐镇压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

  • 上海同文馆

    见“广方言馆”。

  • 礼部

    官署名。西汉诸曹中有客曹,主外国及民族事务。东晋始置祠部,南朝沿置,北魏称仪曹,北齐亦称祠部,掌祠祭、医药、死丧、赠赙等事。北周称春官府。隋唐改称礼部,为六部之一。礼部集前朝客曹及祠部等机构之职能于一

  •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