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 “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才有可能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流传于内地的是佛教的汉语经典系,流传于西藏和蒙古地区的是藏语经典系,两者都是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一些地区也流传小乘佛教。两汉之际,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依附于社会上盛行的黄老神仙术。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依附于玄学。一些上层人物也信仰佛教,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寺建筑、石窟艺术盛极一时。并由微而著地形成寺院经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无法制止佛教日益发展的趋势。隋、唐时代,寺院经济日益雄厚,僧尼众多,佛教经典的翻译由国家主持,质量高而数量多。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自成体系的宗派,法相宗、华严宗、净士宗、天台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相继出现。佛教由依附于道、玄的地位,发展成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寺院经济的扩展,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因而发生了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没收寺院财产,令僧尼还俗的事件。宋代,佛教、儒学、道教三方互相吸收调和。元代统治者特别尊崇喇嘛教。宋、元以后佛教,在统治者扶植下成为官方教化民众的工具。在西藏地区,公元七世纪时,松赞干布受他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信奉了佛教,并依佛经的十戒,制定法律,教育民众。公元十世纪后期,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相互影响,相互斗争,融合成喇嘛教。公元十三世纪时,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地方政权,并将该教传至蒙古地区。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进行改革,创立格鲁派(即黄教),势力逐渐强大,掌握西藏政教大权。佛教的传播,寺院经济的发展,曾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伴随着佛教的宗教活动,也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领域的文化宝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 千亩之战

    周宣王与姜氏之戎进行的一场战争。《史记·周本纪》: “(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后汉书·西羌传》改称“姜氏之戎”为“申戎”,并言其为王师所败。近年陕西周至、眉县一带出土申伯所

  • 杂家

    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期,混合各家思想、融会贯通而成一家之言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并指出该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 唐平高昌

    唐平定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军事行动。高昌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咽喉,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敦煌人张孟明始为高昌王。唐初,汉人麹氏为王,各项制度均仿中央王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其王麹文泰朝

  • 赣宁之役

    见“二次革命”。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

  • 海防之议

    1874—1875年(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元年)清政府内关于海防问题大争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殖民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遍告危机。1874年(同治十三年)美日联合侵略台湾,清政府以承认日本侵略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1年(咸丰六至十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特权,英国制造“亚罗”号船事件,于1856年10月23日(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武装

  • 营建长安城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文帝鉴于汉长安城(今陕西西安西北)狭小,即令高颍、宇文恺在原长安东南的龙首山南面平原兴建大兴城。六月动工,十二月基本完成,第二年三月迁入使用。全城由廓城、皇城、宫城构成

  • 两淮山水寨

    南宋初年淮南地区民间抗金义军据点的统称。金军渡淮南下,淮南东西路各地农民、渔民和部分由前线溃退下来的士兵,在洪泽湖、高邮湖、巢湖、缩头湖、鼍潭湖、大别山及大运河沿岸,构筑山寨水寨,组织抗金武装,打击敌

  • 新疆建省

    指清朝在新疆正式建立行省事。乾隆初年勘定西域,更名新疆。龚自珍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828年(道光八年)两次建议在新疆没置行省。1877年(光绪三年)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上疏奏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