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俄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清政府拒绝崇厚擅签的《里瓦几亚条约》后,沙俄强迫清政府改订的不平等条约。伊犁交涉当中,崇厚在沙俄胁迫下于1879年10月2日(光绪五年八月十七日)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按其规定,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和塔尔巴哈台地区斋桑湖以东的土地给沙俄,沙俄在嘉峪关等七处中国地方增设领事;俄商在蒙古、新疆免税贸易,并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两条和沿松花江至吉林伯都讷(今扶余县)之水路,清方赔款五百万卢布(约合银二百八十万两)。清政府拒绝批准该约,将崇厚革职下狱,改派曾纪泽赴俄谈判。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曾纪泽与沙俄代表吉尔斯、布策在沙俄首都圣彼得堡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二十一条,另附一专条,并随签《中俄陆路通商章程》。此约与《里瓦几亚条约》相比:争回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的中国领土,但仍划失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斋桑湖以东地区;赔款由五百万卢布增至九百万卢布;增设领事由七处改为肃州和吐鲁番两处;增设的通商路线由原两条陆路一条水路减为由科布多经归化、张家口至天津的一条陆路,将俄商在新疆免税贸易改为“暂不纳税”。其他条款大致相同。沙俄援引该约有关规定,于1882—1884年(光绪八一十年)间又先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俄伊犁界约》等五个子约。通过母约及其子约,沙俄又割占中国领土七万多平方公里,并进一步扩大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猜你喜欢

  • 崔浩之狱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诛杀汉族世家大族的一起大案。崔浩(?—公元450年), 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好文学,博经史,工书法,长于天文、历学、曾制定《五寅元历》;历仕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

  • 回回司天监

    元代中央官署名。掌观测天象,推算历法。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忽必烈征辟回回天文学者。西域札马鲁丁撰进《万年历》,受到忽必烈信用。至元八年,建回回司天台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以札马鲁丁为提点

  • 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

  • 江孜保卫战

    1904年(光绪三十年)西藏军民抗英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英国派出荣赫鹏、麦克唐纳等率领的侵略军万余人,悍然对西藏发动武装进攻。次年3月(二月)英军攻占江孜宗政府。西藏军民为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察合台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成吉思汗建国后,察合台分得四千蒙古民户。成吉思汗西征时,又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分封给察合台,遂形成察合台汗国。其疆域最盛时东至吐鲁番、罗布泊,

  •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

  • 会通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采纳寿张县(今山东梁山西北)县尹韩仲晖、太史院令史边源建议,遣都漕运副使马之贞与边源等勘测地势,命断事官忙速儿、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

  • 李桓、罗厉起义

    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人李桓、罗厉,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反抗孙吴的残酷统治。起义军转战各地,坚持二年之久。嘉禾五年,起义军被孙吴中郎将吾粲和将军唐咨镇压,李桓、罗厉被俘。

  • 景德和议

    景德年间北宋与西夏订立的和议。党项自李继迁以来,与北宋交战二十余年,已感国力不支。宋对辽、夏两面作战,更望早日结束冲突。继迁死前即已嘱其子德明进表附宋。德明即位后,遂改变对宋策略,与宋修好。景德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