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

杜甫作。诗题一作《闻官军收两河》。官军,即唐军。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军屡破史朝义兵,收复东京洛阳河阳,伪邺郡节度使以相、卫、洛、邢四州降,伪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赵、恒、深、定、易五州降,于是河北州郡悉平。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败走广阳自缢,其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怀仙以幽州降,并斩史朝义首来献。至此河南、河北诸州郡尽为唐军收复,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平息。是年春,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的杜甫闻知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诗人的高明之处,即将“初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特大喜讯忽然传来的一刹那间的惊喜之情,狂喜之态,欲歌欲哭之状,写得绘声绘色,跃然纸上,宛如目见。而这“喜”,并非一己之喜,一家之喜,而是国家之喜,人民之喜,天下之喜。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的狂喜。浦起龙称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读杜心解》卷四之一),王嗣奭谓“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杜臆》卷五)。读这首诗,不仅可以看出杜甫爱国的赤诚,天真的性格,充沛的热情,而且可以看出他那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艺术造诣。全诗虽章法、句法、字法整饬谨严,但以整为古,一气流注,法极无迹,晓畅自然。作为七律,不仅中二联对偶,末联亦用对偶,而且是当句对流水对的特殊对偶形式。前人评此诗曰“古今绝唱”,曰“神来之作”,曰“七律绝顶之篇”,都毫不为过。

猜你喜欢

  • 杨邠伯

    【介绍】:见杨郁伯。

  • 鲍公篇

    见“鲍家诗”。

  • 赐环

    指帝王召回贬逐之臣。典出《荀子·大略》:“召人以环,绝人以玦。”唐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柳宗元《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介绍】:杜牧《送隐者一绝》诗末二句。是说世间最公平的只有头上的白发,因为在贵人头上也不放过。除此之外,世间就没有公道可言。这是杜牧由送隐者而有感,进而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抨击。宋人胡仔称:“盖穷人不偶

  • 人生七十古来稀

    【介绍】:杜甫《曲江二首》其二诗句,本古谚语“人生百岁,七十者稀”,有人生几何,及时行乐之意。顾宸曰:“‘人生七十古来稀’本现成语,公诗凡俚言俗语,皆可供雅料出。”(《辟疆园杜诗注解》七律卷二)

  • 登夏州城楼

    【介绍】:罗隐作。此诗以豪迈的笔调书写投笔从戎的志向,沈德潜称其“棱棱有骨”(《唐诗别裁集》卷一六)。夏州,故址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晋时为夏王赫连勃勃建都的统万城,后魏灭夏改名夏州。隋时梁师都据此称帝,

  • 吴泌

    【介绍】:未详其人。《全唐诗》于林藻《青云干吕》诗下注云:“一作吴泌诗”。

  • 安期枣

    本指仙人安期生所食如瓜一般的大枣。《史记·封禅书》:“臣尝游东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后遂以“安期枣”为咏仙道之事的典故。元稹《和乐天赠吴丹》:“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

  • 赵晟

    【介绍】:五代南唐时人,与孟宾于交好。《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1首。

  • 白衣尚书

    东汉郑均致仕后受到终身受尚书禄的宠遇,时人称为“白衣尚书”。事见《后汉书·郑均传》。后用为帝王宠赐官员的典实。刘禹锡《酬宣州崔大夫见寄》:“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