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虚中

虚中

【介绍】:

唐末五代诗僧。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出家为僧,然读书吟咏不辍。居玉笥山二十年。后游潇湘,与齐己尚颜栖蟾等为诗友。乾宁四年(897)后,欲至华山访司空图未成,寄诗赠之。司空图回赠诗曰:“十年华岳山前住,只得虚中一首诗。”后唐天成、长兴中,常出入于楚武顺节度使马希振门下。后不知所终。论诗推崇贾岛、齐己。长于五言律诗。齐己《谢虚中寄新诗》谓其诗“趣极同无迹,精深合自然”。有《流类手鉴》一卷,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已佚。《吟窗杂录》、《诗学指南》存部分佚文。又有《碧云诗》一卷,著录于《郡斋读书志》卷四,《宋史·艺文志七》作《僧虚中诗》,已佚。《全唐诗》存诗十四首、句六联,《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又六句。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八。

【生卒】:867?~929?

【介绍】:

唐末五代诗僧。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十国春秋》有传。少出家,居玉笥山二十年,后游历湖湘间。与齐己郑谷司空图等为诗友,与齐己唱酬尤多。后依湖南马殷父子,马殷长子希振敬爱之,常延纳其于书阁中。其诗多寄赠送悼之作,长于五律。《全唐诗》存诗14首,断句6联。《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1首,断句3联。今尚存《流类手》。

猜你喜欢

  • 元明远

    【介绍】:见元德昭。

  • 赠序

    文体名。是指为送别而写的序。古人送别,常饮宴赋诗,并为所赠之诗作序。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即属此类。其后虽不赠诗,但也作序相赠,以示惜别、劝勉之意,所作之序,即为赠序。早在晋代就有傅玄《赠扶风马钧

  • 消磨

    ①消耗,磨灭。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绝妙词。”②消亡,灭亡。鱼玄机《浣纱庙》:“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③消遣,打发。郑谷《梓潼岁暮》:“酒美消磨日,梅香著莫人

  • 言下

    说话的时候。谓时间快。刘禹锡《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变化生言下,蓬瀛在眼前。”

  • 的对

    即的名对。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馀话》:“唐许浑《题孙处士居》云:‘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极为的对。”亦泛指声调或对仗贴切的对句。如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称杨大年以“眼中人是面前人”对寇

  • 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

    【介绍】:张祜《送苏绍之归岭南》诗句。岭南,即五岭之南,唐时为偏远之地。这两句描写想象中的友人归途情景。上句写月夜舟行,下句写日间山行,“阔”、“深”二字表现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牵念

  • 白帝城最高楼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作。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白帝山上。最高楼,白帝城上最高处之楼。此诗写登楼望远所见景象及触发的危乱之感。首联写城楼高危之势,中二联写望中所见眼前近景

  • 丰宫

    道教指丰都冥狱。陆龟蒙《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吾闻丰宫内,日月自昏旦。”

  • 沧池

    汉未央宫内池名。后亦泛指皇宫内的池沼。杨师道《初秋夜坐应诏》:“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溥。”韦元旦《兴庆池侍宴应制》:“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

  • 阳羡山居

    韦庄有《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诗。陆谏议,吴汝煜、胡可先考证为陆翘(见《全唐诗人名考》)。据此知陆谏议山居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