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隆基

李隆基

【生卒】:685—762

【介绍】:

唐玄宗。睿宗李旦第三子,常自称“三郎”。中宗暴卒,率军平韦后之乱,迎立睿宗。延和元年(712),睿宗禅位,八月即皇帝位,改元先天。先天二年又平太平公主之乱。玄宗在位长达45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前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史称“开元之治”。后期荒于政事,任用非人,沉溺声色,招致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后抑郁而死,享年78。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世称“唐明皇”。新、旧《唐书》有本纪。玄宗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又善书法,工诗能文,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现存诗约70首,《全唐诗》编为1卷。丁仪说他“为诗远追古人,近蔑齐梁、建安一体,开盛唐之风,帝实肇之。”(《诗学渊源》卷八)

【生卒】:685—762

【介绍】:

唐代皇帝、文学家。即唐玄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睿宗第三子,后世称“唐明皇”。中宗垂拱三年(687),封楚王。武则天长寿二年(693),改封临淄郡王。景龙四年(710),中宗暴崩,韦后临朝称制,他率兵诛韦后及韦氏之党,迎立睿宗。睿宗景云元年(710),因功进封平王,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712),继位。二年(713),太平公主谋乱,玄宗先发制人,杀乱党,赐太平公主死。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清平,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相,促使经济、文化全面繁荣、国力强盛,李唐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后期贪图享乐,倦于万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执政,蔽塞言路,排斥贤能,政治昏暗,国事日非,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756)六月,仓皇离京,幸蜀避乱。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尊其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7)两京收复后还京。上元二年(762)崩,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葬于桥陵。玄宗多才艺,工诗能文,知音律,善书法,他“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殷璠河岳英灵集叙》),“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新唐书·文艺传序》)。其文学主张实有益于盛唐文坛。玄宗著述甚丰,有《周易大衍论》三卷、《金风乐》一卷、《今上孝经制旨》一卷、《韵英》五卷,《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道德经注》一卷、《道德经疏》、《金刚般若经注》一卷、《太一枢会赋注》一卷、《开元广济方》五卷、《玄宗集》(卷亡),均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圣神祖玄元皇帝太清宫祠令》一卷,著录于《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除《玄宗集》外,诸书均已失传。《全唐文》、《唐文拾遗》及《唐文续拾》存文二十五卷又一篇;《全唐诗》存诗六十二首、断句八句,《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共补诗八首、诗序一首;《全唐诗》存词一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唐诗纪事》卷一。

猜你喜欢

  • 尧寿

    传说尧活了一百一十六岁。后遂以“尧寿”指帝王长寿。张说《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丛觞祝尧寿,合鼎献汤厨。”

  • 原思病

    即原宪病。原宪,名思。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孰谓原思病,非关宁武愚。”参见“原宪贫”。

  • 报恩珠

    传说汉时昆明池有人钓鱼,鱼咬断钓线而逃,通梦于汉武帝,求去其钩。武帝戏于池,果见大鱼衔索,取而放之。三日后池边得明珠一双。见《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后遂以“报恩珠”为报恩之典。亦说“报恩腮

  • 包蒙

    本为《易·蒙》九二爻辞,意为包容愚昧的人。后亦泛指愚昧。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 持斧

    汉武帝绣衣御史暴胜之曾奉命持斧逐捕盗贼。见《汉书·王诉传》。后用作咏御史之典。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杜牧《李甘诗》:“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

  • 李瀚

    【生卒】:?—962【介绍】:一作李澣,字日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李涛弟。后唐长兴四年(933)进士,后晋中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卒于宋初。《宋史》有传。幼聪敏有逸才,慕初唐四杰之文;曾代杨

  •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介绍】:陈子昂《晚次乐乡县》诗句。戍:驻守的营垒。荒野的营垒遮断了暮烟。远山深处,古木茂密,难辨高下。诗句以荒凉苍茫的暮色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愁苦情怀。语言平易,格调刚劲。

  • 唐韩柳年谱

    清马曰璐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4月影印粤雅堂丛书本,为王云五主编的《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十三辑。本书《四库全书》题为《韩柳年谱》,八卷。载其提要,曰:“《韩文类谱》七卷,宋魏仲举撰。仲举,建

  • 宝胜

    古代的妇女首饰。剪彩而成,饰以金玉。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

  • 习家池

    亦名高阳池馆。在湖北省襄阳城南。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此建造府第时,引白马泉凿池养鱼,于池中筑钓台,池侧建馆舍,为游宴之所。西晋永嘉时,山简镇襄阳,常于此饮宴,并取汉初郦食其自号“高阳酒徒”意改名高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