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杜

李杜

特指李白与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已习惯于将二人并称。杨凭《赠窦牟》:“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甫)墓系铭并序》云:“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白居易《与元九书》亦云:“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商隐漫成五章》其二:“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云:“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后世李杜并称相沿成习,郭沫若更把二人誉为“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李杜双峰并峙,各臻绝诣,不宜轩轾。抑杜扬李,抑李扬杜,都失之偏颇还是宋人苏轼说得好:“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次韵张安道读杜诗》)晚唐李商隐、杜牧亦并称“李杜”,为示区别,一般称后者为“小李杜”。参看“小李杜”、“三李杜”。

①东汉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的并称,四人皆为直臣,并称名于世。《后汉书·李杜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杜甫长沙送李十一》:“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②李白、杜甫的并称。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③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的并称。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亦并称李杜。明胡应麟《诗薮·唐下》:“杜审言、李峤结友前期,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

①唐代李峤杜审言的并称。李峤工文章,杜审言善为五言诗,并知名于世,彼此相友善,后人因并称之。见《诗薮外编》卷四。②唐代李白杜甫的并称。二人交谊颇厚,诗名相并,同为唐代成就最杰出的诗人,时人并称之。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明人编有《李杜全集》八十三卷、《唐李杜诗集》十六卷、《李杜全刊》四十七卷等。见《旧唐书·杜甫传》。③唐代李商隐杜牧的并称。见“小李杜”。

猜你喜欢

  • 罗拽

    拖拉;牵扯。王梵志《可笑世间人》:“忽起相罗拽,啾唧索租调。”

  • 侯喜

    【生卒】:?—822【介绍】:字叔?,一作叔起,行十一。贞元十九年(803)进士。元和七年(812)为校书郎,十一年为协律郎。终国子主簿。其诗文深受韩愈赏识。《全唐诗》录《石鼎联句》中侯喜诗句10联。

  • 周南

    ①《诗·国风》之一。《周南》所收诗歌是颂扬周朝王德化及南方。汉以后作为诗教的典范。张继《奉送王相公赴幽州》:“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②地名。在今河南洛阳以南。西汉司马谈因病不能随武帝封禅泰山,淹留

  • 叶县凫

    东汉王乔为叶县令,有仙术,传说能乘履变成的凫上朝。事见《后汉书·王乔传》。后为咏县令的典故。岑参《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 渡荆门送别

    【介绍】:李白作。此是李白初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江出荆门,江面突然开阔,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二句,写出了楚地的雄阔景色。“月下飞天

  • 阮林

    三国魏阮籍与其侄阮咸等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后因以“阮林”代指叔侄与亲朋友好欢聚畅饮之地。卢僎《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叔江阳令》:“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参见“阮家集”。

  • 人面

    ①“人面兽心”的省语。形容为人行事似禽兽凶残无耻。杜甫《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②指脸色。白居易《自问此心呈诸老伴》:“不入公门慵敛手,不看人面免

  • 裴颁谈薮

    裴頠,晋河东人。官至尚书左仆射。裴颁博学而健谈,谈论时能广征博引,无人能胜,时称“为言谈之林薮”。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李瀚《蒙求》:“张凭理窟,裴颇谈薮。”

  • 王坚

    【介绍】:景龙元年(707)任文林郎。《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诗2句。

  • 皇后发

    据《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载:东汉明德马皇后以发美著名。后因以“皇后发”为咏发或色黑之典。杜牧《鸦》:“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