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文选学

唐代文选学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编了从先秦到梁初七、八百年间各体文学的代表作品,收录精粹,影响深远。隋唐以来,对《文选》的研究成为一种专门学问——《文选》学,简称《选》学。在中国文学史上,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者,惟有《选》学和研究《红楼梦》的《红》学而已(见钱锺书《管锥编》第四册1401页)。

文选》学的第一部专著,是隋代萧该的《文选音义》。萧该是萧统从父兄弟之子,研习《文选》是其家学。《文选音义》已佚,仅有数语存于《思玄赋》及《离骚》的旧注中。

文选》学的名称从唐代的曹宪开始。据刘肃大唐新语·著述》记载:“江淮间,为《文选》学者起自江都曹宪。……(宪)撰《文选音义》十卷……其后句容许淹、江夏李善公孙罗(此脱“江都”二字)相继以《文选》教授。”这是有关《文选》学的最早记载,《旧唐书》之《儒学传》、《文苑传》,《新唐书》之《儒学传》、《文艺传》记曹宪、李善等人教授《文选》事,大体本之于此。曹宪的《文选音义》十卷,曾名重一时,但早已亡佚。曹宪的弟子许淹,润州句容人,小时曾出家为僧,两《唐志》称为道淹。许淹学问博洽,尤精于训诂,他撰写的《文选音义》十卷,两《唐志》著录,也已亡佚。曹宪的另一弟子公孙罗,江都人。据两《唐志》记载,公孙罗著有《文选注》六十卷及《文选音义》十卷。日本藤原佐世《见在书目》有《文选音决》十卷,《文选钞》六十九卷,均为公孙罗撰。日本所传《文选集注》一百二十卷本,现存二十三卷,其书除全载李善注及五臣注外,又有《文选钞》、《文选音决》及陆善经注三种。《文选集注》编者不详,可能即日本人所辑。所引《音决》及《钞》,古钞卷子本的旁注标记亦同。《钞》即两《唐志》的六十卷本,《音决》即两《唐志》的《音义》。但《见在书目》称《文选钞》六十九卷,与两《唐志》不同。

曹宪弟子,当以李善最为突出。唐代作家均重《文选》,朝野上下好《文选》之学成风。李善精于《选》学,著有《文选注》六十卷及《文选辨惑》十卷,后者已亡佚。李善学识渊博,注释《文选》,用力极勤,引用的书籍多达一千七百多种。显庆三年(658),李善表上《文选注》,上元元年(674)后,李善在汴、郑间传授《选》学,对原写的注文曾多次增订,故《文选注》有数种不同本子传世。李善注旁征博引、体例严谨,集隋唐《选》学之大成。它所引用的大量已散佚的古籍,可供后人考订辑佚之用。此后的《文选》学,实际上是《文选》李善注之学,它至少包括用李善注来研究古籍整理的《文选》文献学、用李善注来理解古代典籍声韵训诂的《文选》小学及用李善注来研究《文选》文学创作规律的《文选》文艺学。

李善表上《文选注》后六十年,工部侍郎吕延祚上《五臣集注文选》。五臣,即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吕延祚《进〈五臣集注文选)表》认为,李注过为迂繁,不解文义,故重新作注。五臣才疏学浅,其注文虽在疏通文义上间有可取之处,但谬误百出。唐人如丘光庭,宋人如苏轼、洪迈、姚宽等,无不斥五臣、尊李善。宋时,李善注与五臣注合刊为“六臣注”,“六臣注”虽包括李善注在内,却往往以五臣注淆乱李注。

据《大唐新语·著述》记载,开元中,中书令萧嵩因《文选》为先代旧业,奏请王智明、李玄成、陈居等人为之作注。王智明等学识浅薄,注释未成。萧嵩奏请从事注释的人,还有陆善经。陆注《文选》虽未见史志,但日本传抄本《文选集注》中,多引陆注,杨守敬所抄古卷子本,首卷眉端也录有陆说,可见当时确有成书,但后世已湮没。《玉海》五十四引《集贤注记》也载有陆善经注《文选》事。

五臣、萧嵩、陆善经等注释《文选》,均在开元年间,当时诗人辈出,号称“盛唐”,举国上下,甚至远至边陲之地,都诵习《文选》。唐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后,向朝廷请《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随日本遣唐使东渡的唐人,将《文选》传至日本。开元、天宝以来,《文选》盛极一时,与儒家经典并重,相传为当时士人求学时携带的“十袟文书”之一,而一般文章之士对《文选》诵习的勤奋,甚至超过经史诸子。宋以后《选》学的研习以及清代《选》学的大盛,其源均出于唐五代。

现存最早的《文选》李善注是敦煌石室所藏残帙,已知最早的刻本是宋景德四年(1007)校刻和天圣七年(1029)重刻本。景德本已毁于火,天圣中重刻的递修本今存二十一卷,藏国家图书馆。现存《文选》李善注六十卷刻本全帙,以淳熙八年(1181)尤袤池阳郡斋(今江西贵池)刻本为最早。清嘉庆十四年(1809)胡克家据此本重刻,世称“胡刻”。胡刻的翻版和影印本不计其数。胡刻有脱误,中华书局已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尤刻原本影印行世。五臣注三十卷初刻约在五代前蜀时,宋杭州刻本尚存第三十卷一卷,今藏国家图书馆。六臣注六十卷本以宋代蜀中裴宅刊印者为第一刻,今存绍兴二十八年(1158)明州刻本(日本有影印本)和出于赣州刻本系统的残宋本(《四部丛刊》影印)。今人周勋初整理《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二〇〇〇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猜你喜欢

  • 婵娟

    ①姿态美好。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②指美人。方干《赠赵崇侍御》:“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③月色明媚。刘长卿《湘妃》:“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婵娟湘江月,

  • 易静

    【介绍】:唐末为武安军左押衙。著有《兵要望江南》一书,以《望江南》词形式占卜用兵、行军、作战之凶吉。该书别署李靖撰,误。《全唐诗补编·续拾》编录其词4卷,计722首。

  • 郎楚之

    【生卒】:548—627【介绍】:名颖,以字行。定州新乐(今属河北)人。少与兄蔚之俱有名。隋大业中,为尚书民曹郎,蔚之为左丞,炀帝语称“二郎”。唐武德时,楚之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纲、陈叔达撰定律令

  •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介绍】:杜审言(一作韦应物)《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句。二句写江南早春景象,意境壮阔。上句纵写,下句横写,由远及近,从南到北,海上朝阳,满天云霞,水天交映,江南春早,梅柳争艳,绚丽多姿,宛如一幅江南

  • 凶器

    兵器,武器。亦泛指能伤害人的工具。李白《战城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杜牧《感怀诗一首》:“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 团扇诗

    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作《怨歌行》以抒写幽怨之情,诗中以团扇到秋天便弃置不用喻指妃嫔失宠,故又称《团扇诗》。其诗曰:“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

  • 凤女

    指秦穆公女弄玉。后因以代指公主。沈佺期《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

  • 李卫公

    【介绍】:李商隐作。李卫公即会昌名相李德裕,作者对他在唐宣宗即位后不幸遭受贬斥极为同情,此诗前二句慨叹李德裕被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后,与昔日旧友门生皆断绝了音讯;后二句写李德裕现置身僻远的南方,所见唯

  • 镐宴

    谓天下太平,君臣同乐。崔湜《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参见“镐饮”。

  • 正声

    诗学术语。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孙季良(即孙翌)《正声集》三卷(已佚),此书当编成于开元时期。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一说:“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正声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