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叶净能诗

叶净能诗

话本。作者佚名。见敦煌遗书S6836,原卷首残,卷末题“叶净能诗”。“诗”,或疑为“话”之讹,或以为“传”之误,或主张“诗”、“书”同义。若细读全文,通篇为散说故事,仅末段哭辞,以韵语言事,与宋元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类,因此标题虽作“诗”,仍可视作话本小说。本篇故事以叶净能为中心,为了表现他“上应天门,下通地理,天下鬼神”,“要呼便呼,要使便使”,“绝古超今,化穷无极”的道教法术,安排下一系列奇异的故事。首先以其幼年学道,西赴长安,惩治岳神和妖狐,表现出驱神降魔的本领,受到“不敬释门”而好道术的唐明皇召见,从而大展法力,屡显神通,诸如遥采仙药、剑南观灯、进献龙肉、求降甘雨、幻化饮酒以及皇后求子、私取宫中美人等情节,逐渐把人们引入一个个奇妙怪异的幻境。特别是引导唐明皇游月宫的描写,更是奇景迭现,美不胜收,极富浪漫化色彩。最后由于唐明皇改变初衷,高力士设计陷害,叶净能才“归大罗天去也”,明皇追悔无及,以哭辞作结。文中所述的故事情节,主要是由《集异记》、《广异记》、《朝野佥载》、《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仙传拾遗》、《酉阳杂俎》等书所载唐玄宗、明崇俨、叶法善罗公远的事迹,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把一些零散的、互无关联的传说,集中于叶净能身上,从不同侧面充实深化人物的性格,充分显示出“宇宙之内,无过叶净能者”的道教法力,是敦煌所出唐代话本中较有特色的一篇作品。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猜你喜欢

  • 澹沱

    荡漾貌。杜甫《醉歌行》:“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

  • 尖叉

    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末联为“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其二末联为“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两诗用“尖”、“叉”押韵,其势虽险而能因难见巧,故后世评论诗歌押韵时多以“尖叉

  • 钱和世

    【介绍】:见钱惟治。

  • 直幹

    【介绍】:见真幹。

  • 高适集校注

    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该书以明覆宋刻本《高常侍集》十卷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作文字校勘,并进行作品补遗。该书正文分诗、赋、文三部,分别大致按写作年代顺序编排。写作年代无考者分别于各部

  •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介绍】:白居易《题岐王旧山池石壁》颈联。谓当云散雨收之后,置身于岐王旧山池内犹如身临千岩万壑之间。此联写景,以小见大,意象奇伟,气象万千,理趣盎然。《唐宋诗醇》卷二六评云:“‘况当’一联开宋调而气味

  • 北叟

    住在北方边塞上的老翁。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垂白乱南翁,委身希北叟。”亦化用“塞翁失马”之典,喻祸福相依。刘禹锡《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介绍】:李白《古朗月行》诗句。四句写出儿童眼中的月亮,有天真之趣。瑶台镜,仙人之镜。瑶台,传说西王母居处,在昆仑山上。

  • 探兵

    侦察兵。王建《别李赞侍郎》:“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

  • 登杭州城

    【介绍】:一作《题杭州樟亭》,一作《题杭州樟亭驿阁》,又作《题樟亭驿楼》,郑谷作。咸通七年(866)自淮上游至杭州后作,时已岁末。写登杭州城极目所见。颔联绘钱塘城外江湖之景,真切生动,境界阔大,气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