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石达开

石达开

【生卒】:1831——1863

广西贵县客家人。“家富读书,文武备足”。受当地土著排挤,加入拜上帝会,为骨干。咸丰元年(1851)率贵县拜上帝会参加金田“团营”起义。太平军攻克永安后,受封翼王。进攻南京,充前锋。后辅佐东、北二王掌管太平天国朝政。咸丰四年率师转战江西、湖北,屡败曾国藩湘军,破清军江南大营。咸丰六年,自湖北赶回天京,制止韦昌辉之滥杀。因韦欲加害,出走安庆。事变后,奉命回“天京”辅政,再遭洪秀全猜忌,于咸丰七年六月出走,率太平军精锐十余人单独行动,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四川诸省。同治二年,被清军包围于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六月,自投清军乞降,被杀于成都。


【生卒】:1831—1863

【介绍】:

清广西贵县人。本客家地主。道光末加入拜上帝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洪秀全诛韦后,招之回京主政。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此后转战赣、浙、闽、湘、桂、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生卒】:1831—1863

【介绍】:

清广西贵县人。本客家地主。道光末加入拜上帝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洪秀全诛韦后,招之回京主政。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此后转战赣、浙、闽、湘、桂、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生卒】:1831—1863

【介绍】:

清广西贵县人。本客家地主。道光末加入拜上帝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洪秀全诛韦后,招之回京主政。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此后转战赣、浙、闽、湘、桂、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猜你喜欢

  • 刘子寰

    【介绍】:宋建宁建阳人,字圻父,号篁塛翁。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尝从朱熹受学。能诗文,与同邑刘清夫齐名。官至观文殿学士。有《篁塛集》。

  • 后蜀前主

    【介绍】:见孟知祥。

  • 王谦

    【生卒】:?-580字敕万。太保雄子。恭顺谨慎。武帝保定五年,以父功授柱国大将军。袭父爵。平齐之战中有功,迁益州总管。杨坚执周政,谦率所部举兵,坚令梁睿率军反击。谦无将略,部属多叛。兵败被杀。(,参见

  • 张熠

    【生卒】:482—541【介绍】:名或作耀。北魏南阳西鄂人,字景世。初任扬州车骑府录事参军。永宁寺塔大兴,经营务广,以敷陈指画,无所遗阙,为宣武胡太后所称。东魏孝静帝天平初,迁邺草创,因高隆之等奏荐,

  • 萧澣

    【生卒】:?—836【介绍】:唐兰陵人,字明文。宪宗元和二年,京兆府试进士为第一。累官金部员外郎、郎中。文宗大和七年,自给事中,出为郑州刺史。寻入为刑部侍郎。九年,贬遂州刺史。次年,卒于任。

  • 习珍

    【介绍】:三国蜀襄阳人。为零陵北部都尉。孙权杀关羽,珍与樊胄举兵拒之,权遣潘濬讨珍。月余,珍粮尽,伏剑自杀。

  • 辛武贤

    西汉狄道(甘肃临洮南)人。宣帝时任酒泉太守。神爵元年(前61)西羌贵族反叛,帝命赵充国、许延寿率兵击西羌,他被就地任为破羌将军,与赵、许两将军并击羌人贵族。赵主持重稳进,他主速战。后以赵计取胜,他复为

  • 刘孝孙

    【介绍】:唐荆州人。少知名。隋末为王世充弟辩行台郎中。太宗贞观六年历咨议参军,迁太子洗马,未拜,卒。能诗,有集。

  • 洪琰

    【生卒】:1154—1224【介绍】:宋严州淳安人,字叔毅。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南陵簿,迁盱眙司法。青平军起,琰斩其魁首,余即溃散。改清江,决狱如神,百姓感服。官终朝散郎。

  • 曾纪凤

    【生卒】:?——1889字挚民。湖南邵阳人。诸生。从军,调领湘果后营。同治中,赴四川镇压太平军,屡败石达开部。措置贵州苗疆善后,屯田垦荒,安抚流亡。用兵云南大戛寨等处,行改土归流。历官知县、知府至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