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
【生卒】:?—前697
【介绍】:
春秋时周国君。姬姓,名林。平王孙。平王时,郑武公、庄公为卿士,而王偶亦以政付虢公。致相怨相疑而周、郑交质。桓王继位,以虢公忌父为卿士。郑庄公使祭足帅师取周温地之麦,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夺郑庄公政,庄公不朝。王伐郑,大败,郑祝聃射王中肩。在位二十三年。
【生卒】:?—前697
【介绍】:
春秋时周国君。姬姓,名林。平王孙。平王时,郑武公、庄公为卿士,而王偶亦以政付虢公。致相怨相疑而周、郑交质。桓王继位,以虢公忌父为卿士。郑庄公使祭足帅师取周温地之麦,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夺郑庄公政,庄公不朝。王伐郑,大败,郑祝聃射王中肩。在位二十三年。
抗子。袭祖父爵。数率军攻吐谷浑有功。孝文帝时,位至征南大将军。卒,谥定。(,参见《北史》)【介绍】:北魏代人。长孙道生孙。少以壮勇知名,后袭祖爵。孝文帝初,拜殿中尚书、侍中。吐谷浑侵逼,观以司空讨降之
【生卒】:?——1184本名赵三,乙室部人,徙居咸平。为人宽厚,通晓女真、契丹、汉文。皇统初,迁户部郎中。海陵王南伐,为都督府长史。世宗即位,再授户部郎中,与梁銶等安抚山东。参谋仆散忠义幕府事,讨平窝
【介绍】:西魏京兆杜陵人,字孝正。魏孝明帝正光中,起家奉朝请,魏孝庄帝永安初拜鸿胪少卿。西魏文帝大统中,从宇文泰解洛阳围、战河桥。从独孤信讨平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历安、并二州长史。西魏恭帝时官至黄门侍郎
【介绍】:见胤礼。
【生卒】:?—752前【介绍】:唐人。玄宗时为四门助教。官至鸿胪少卿。著有《周易略例疏》。
【介绍】:西汉人。武帝末年任搜粟都尉。曾改进耕耘下种的农耕器具,制作出三脚耧;因耕牛缺乏,乃教民挽犁共耕。又总结出旱地耕作的代田法,在关中地区和西北边郡推广,用力少而得谷多,有利于抗旱保墒,休养地力。
怀远人。母病瘫痪时遇火,人火救母,俱被焚死。
【生卒】:前28-41字子玉,南阳育阳(今河南新野)人。世传《孟氏易》。王莽时避乱讲学,生徒数百人。光武帝时初为博士,后为大鸿胪。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学问精深,为治《易》学者所宗,称为大
【生卒】:?—1218【介绍】:金人。宣宗贞祐初起兵御蒙古,为河北义军队长,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于金政府南迁汴京后,前后攻略得五十余城,累迁骠骑上将军、中都留守、兼经略使。后与雄州贾仝、易州贾瑀
【介绍】:明浙江钱塘人,字禹绩。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兵部主事,守山海关,仕至承天知府,以亢直忤巨阉罢归。为人高朗,善论事。家居结社湖上。有《方承天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