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元雍

元雍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谘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


【生卒】:?-528

字思穆,献文帝子,封高阳王。孝文帝时,位征北将军、相州刺史。宣武帝时,位至侍中、太尉,明帝初,入居太极西柏堂,谘决大政。欲除于忠未成,免官归第。灵太后执政,任为太师、侍中、司州牧。后与元叉同决国政,进位丞相。以亲尊居高位,於政治无所用心,自奉豪奢。受人轻视。卒于“河阴之变”。(21上/552,参见《北史》)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谘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


【生卒】:?-528

字思穆,献文帝子,封高阳王。孝文帝时,位征北将军、相州刺史。宣武帝时,位至侍中、太尉,明帝初,入居太极西柏堂,谘决大政。欲除于忠未成,免官归第。灵太后执政,任为太师、侍中、司州牧。后与元叉同决国政,进位丞相。以亲尊居高位,於政治无所用心,自奉豪奢。受人轻视。卒于“河阴之变”。(21上/552,参见《北史》)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谘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


猜你喜欢

  • 堪字少卿,西汉齐(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与孔霸从大夏侯胜学《尚书》,宜帝时,参加石渠阁会议论经,其论甚高。后为太子太傅。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与萧望之并领尚书事,为石显所谮,免官。复为光禄勋。教授弟子

  • 陶琰

    字廷信,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成化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时,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正德时,历官巡抚、右都御史。曾与刘瑾相牴牾,被革职。在巡视浙江时,大筑萧山至会稽堤,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遂使开化、常山、遂安

  • 席佩兰

    【介绍】:清江苏吴县人,字道华,一字韵芬,号浣云,诗人常熟孙原湘妻。亦工诗,为袁枚随园女弟子之冠。有《长真阁稿》。

  • 许遂

    字扬云。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康熙中举人,官清河知县。后被罢职。曾被荐举鸿博,因部议阻碍,未试而返。【介绍】:宋歙州祁门人,寓居宣州宣城,字伯通。许规子。幼丧父,事母以孝闻。真宗大中祥符中封泰山,加恩

  • 丰越人

    【介绍】:明浙江鄞县人,字正元,号天放野人。丰坊孙。有《丰正元集》,一作《天放野人集》。

  • 包志道

    【介绍】:明广东合浦人,字希贤。永乐三年举人。宣德初授交趾新安府经历。调田州经历,以母丧去官。正统初以知府朱勤荐升广西灵川县,所至多善政。卒于官。

  • 阎朝隐

    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谄媚武后,官至麟台少监。又因依附张易之,坐徙岭南。先天时以事再贬通州别驾时卒。其文章长于构奇,甚为时人称赏。曾预修《三教珠英》。(190中/5026,参见《新唐书》)【介绍】:

  • 李秉道

    安南(今越南)人。乾隆中,从前安南国王黎维祁同族黎侗等同逃入中国,与黎侗坚持不薙发从清,志在复国为黎维祁报仇。嘉庆八年(1803),被特许归国。

  • 李怀让

    【生卒】:?—763【介绍】:唐陇西成纪人。生于陕右,少以勇闻。以良家子选羽林郎入侍。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复受命至灵武行在,掌禁军随侍肃宗。后出镇扶风,以佐命功累加左神武大将军,封汧国公。代宗宝应中

  • 周应宾

    【介绍】:明浙江鄞县人,字嘉甫。万历十-年进士。历掌南京翰林院,官至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有《九经考异》、《普陀山志》、《旧京词林志》、《月湖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