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发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映。
契丹民族男子的一种典型发式。头顶头发剃光,两鬓各留一绺长发,由耳前(或耳后,或至耳轮分开一前一后,至耳垂合拢)垂于肩上。有的前额留短发,似八字向两边分开;有的前额剃光,不留发。辽墓出土墓画多有形象的反映。
东汉时南匈奴王。任右贤王。献帝兴平二年(195),率部众侍卫献帝自长安东归,拒击李傕、郭汜。建安二十一年(216),随呼厨泉单于入觐,及呼厨泉为曹操留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奉曹操命返归平阳监单于庭
契丹语音译,“兴盛”之意。辽世宗耶律阮的宫卫※积庆宫契丹语音译为“耶鲁盌斡鲁朵”。
见“赫哲族”(2422页)。
古地名。因置于夫余故地得名。高丽国境内重要军镇。所在众说不一:或说在今辽宁昌图县北40里之四面城;一说是今吉林省四平市西侧一面城古城;有说在吉林省农安县城附近;旧有说在辽宁开原县城西南。贞观五年(63
门巴族宗祧风俗。一作“批巴”。门巴语音译,“格岳”意为“白骨头”,“批巴”意为“好骨头”。旧时门巴族分逊莫巴、若莫巴和升莫巴等3种人。相传从狮子的嘴里出来的人称逊莫巴即上等骨头,属格岳人的祖先,此可充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博和哩卫,并说清代宁古塔(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博和哩河,黑龙江南又有博和哩山和博和哩噶珊。
清代新疆喀喇沙尔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喀喇沙尔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衙署有章京3员、笔帖式3员、委笔帖式11员、贴写通事10员,管理印房、粮饷、回务、台卡诸事。别有绿营守备1员
彝语音译。意为用牲口谢中间人。解放前四川凉山美姑巴普地区彝族流行的一种制度。买卖土地双方,请中间人作证,买方杀1头猪请中人及卖方吃喝,成交后,买方付给中间人相当地价的1/20作酬金,一般给1猪或1羊。
见“多罗斯水”(852页)。
官名。清代改明时土州判官为土州判,秩从七品。为世袭文职土官。主要管理本辖区的土民事务,修职贡,纳租赋,供证调。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考核、升擢、降调隶吏部。为数甚少,仅广西阳万州1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