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山族语言

高山族语言

我国台湾省高山族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包括20余种语言,现在尚使用的有13种,使用人口约30万。高山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高山族语言分为3个语组:(1)泰耶尔语组,分布在北部山地,南投、台中、苗栗、新竹、桃园、台北、宜兰、花莲等县的一部分地区。包括泰耶尔语、赛德语。(2)邹语组,分布在中部阿里山一带,嘉义与高雄两县接壤处。包括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3)排湾语组,分布在东南部山地及东海岸平原狭长地区,遍及高雄屏东、台东、花莲、南投等县。包括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萨斯特语、卑南语、邵语。此外,在台湾岛东南45俵的兰屿岛上居住着耶眉人,他们说的耶眉语和菲律宾共和国巴丹岛上的伊巴坦语,伊特巴亚脱、巴布产语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语言都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巴丹语支。现浦里的爱兰和四庄尚保存着巴则海语。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尚保存着噶玛兰语。克塔加兰语、法沃尔朗语、陶卡斯语、帕波拉语、西拉亚语、华尼亚语、雷朗语已经消亡。高山族语言的语音特点是只有单辅音,送气与不送气无音位区别。泰耶尔语组和排湾语组大多数语言有浊塞音。各语言大都有一套舌面和舌尖对立的音。耶眉语有,排湾语和鲁凯语有、,卑南语有t、、。各语言都有鼻音m、 n、和喉塞音ʔ。泰耶尔语组和阿眉斯语、排湾语、布农语、邵语有小舌塞音q。除布农语外都有舌尖颤音r。元音系统以i、e、a、u4个元音的居多,泰耶尔语组和排湾语组大多语言有半元音j、w。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或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声调无音位价值。高山族语言是多音节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中缀插在词根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一般在名词前加格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指示代词有近、中、远称,格形式;动词有态、时、体、式等形式。基本语序为:谓语在主语前,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宾语位于谓语之后,宾语可以位于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名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后,数词、形容词,指示代词作定语时位于中心语之前。状语位于谓语之前。补语位于谓语趋向动词之后。但各语言的情形也并不完全一致。各语言词汇差异很大,相互间同源词大都不超过30%。各语言中都有一部分借自汉语闽南话和日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阿答里急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答儿斤、阿答儿乞、合答儿斤、阿大里吉歹、阿答里吉歹。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堂弟阿答儿乞歹后裔,依《

  • 宗科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西左翼后旗”(1453页)。

  • 和勇

    ?—1474明朝将领。蒙古族。原名脱脱孛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孙,※阿卜只俺子。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被瓦刺击杀后,随父归降明朝,居京师(今北京)。次年,父卒,袭指挥使。后积功至都督佥

  • 不花帖木儿

    蒙古国勋戚。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孙,※脱劣勒赤与扯扯干公主之长子。元宪宗三年(1253),率斡亦剌兵随蒙哥汗弟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称万户。其两位姐妹古巴克和完者哈敦为旭烈兀妃。子札乞儿、孙塔尔海均为

  • 洛桑丹白旺秀

    1869—1909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五世。光绪三年(1877),在北京雍和宫经金瓶掣签选定为阿嘉四世转世灵童,是为五世。七年(1881),进京。九年(1883),简放副札萨

  • 斡里端

    见“萧挞不也”(2426页)。

  • 九禾之战

    南宋末大理国(后理国)抵抗蒙古军南下的一次战役。亦称“九和之战”。淳祐四年(大理国道隆六年,1244。一说淳祐五年),蒙古军首次攻入云南,企图从南北两方面攻取四川,兵至九禾(一作九和,在今丽江纳西族自

  • 浑都海

    ?—1260蒙古国将领。蒙古族。初副哈剌不花征蜀,后受宪宗命统军2万守六盘山。宪宗九年(1259),汗死后,与朝臣阿蓝答儿、脱火赤等相结,谋立汗弟阿里不哥。中统元年(1260),自六盘山起兵,与南下之

  • 穹庐

    中国历代典籍对游牧民族毡帐的统称。又称穷庐、穹闾、毡房、毳帐、百子帐、帐幕、蒙古包等。是各族游牧民饮食起居、会客、从事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等的重要场所。有关匈奴、乌孙、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帐幕结构情

  • 额埒河卫

    见“兀列河卫”(110页)、“兀里河卫”(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