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济斯和卓

阿济斯和卓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又译阿喇斯、厄集斯、阿斯呼济。维吾尔族。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散秩大臣阿喇纳招抚吐鲁番时,遁喀喇沙尔(今焉耆)。雍正三年(1725),清军退居哈密后,被策妄阿拉布坦护归吐鲁番,杀额敏和卓两兄,胁吐鲁番众数千户徙喀喇沙尔。嗣以地狭,复徙乌什,名乌什曰图尔��(吐鲁番音转)。后为乌什大封建主。死后葬阿克苏。有3子:阿布都伯克、阿布都里木和霍集斯。

猜你喜欢

  • 喀喇沁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土默特右翼旗,西界正蓝旗,南界边墙,北界喀喇沁右翼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

  • 跑鸡

    蒙古族建房习俗。蒙古语称作“铁哈桂尤勒根”意为杀鸡。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源于汉族建房以公鸡冠血涂梁习俗。蒙古族古代以游牧为业,住毡包。明朝后期,大批汉族移居蒙古地区,“造室力农”,部分蒙古族亦开始半

  • 唐古特文或藏文字母表

    (AlphabetumTangutanum Sive Tibetanum)书名。意大利卡普清拉萨传教会的马切拉答的卡西阿诺(P · Cassiano daMacerata)神父撰。作者曾在西藏拉萨传教

  • 赶表

    参见“囊俏”(2584页)。

  • 余丁

    清代八旗制度下未被选中披甲和佐领内超编的多余成丁之谓。①挑甲考试不及格者。旗制规定:凡年满十八(初期定为十五、十六),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披甲(八旗兵)。因受各佐领披甲定额所限,通常是披甲限额内

  • 弘庆寺

    召庙名。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十家街。俗称拉布济召。康熙六年(1667),宁宁呼图克图主持兴建,清廷赐名“弘庆寺”。因系大寺,历由札萨克喇嘛和达喇嘛各二人分别主事。宁宁呼图克图为该寺转世活佛之首。20世

  • 骲箭

    一作骲头箭。古代,凡箭镞用骨制成者称此。清代内务府武备院特设一种箭匠承制,称“骲头作”。镞是用木制成的一种特殊装置(以椭圆形长约1寸的木头,凿成中空,侧起4棱,棱间各钻1孔),发射时受风则鸣,所以也称

  • 庙节

    见“分龙节”(323页)。

  • 巴沙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其族“居牧塞外,去卫治北一百余里。北至大通河,西至北川塞外,东接大通城,广袤五百余里。无庐舍,多罽帐。”其活动范围大体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及门源县南境

  • 斫汗那

    见“石汗那”(4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