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失帖木儿

阿失帖木儿

①(1250—1309)元朝大臣。畏兀儿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武都王※孟速思之子。史称其“性聪强,能传家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叛王乃颜,以功,授枢密院都事。被徽仁裕圣皇后召入内廷教皇孙铁穆耳(成宗)及甘麻刺(晋王)字书。二十九年(1292),迁枢密院断事官。大德二年(1298),迁翰林侍读学士。复受命以字学授海山(武宗)。累擢翰林学士、正议大夫。武宗即位,以师恩特拜荣禄大夫、大司徒、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礼仪院使。卒,赠太师,追封武都王,谥忠简。②(?—1478)明代瓦刺贵族首领,又译斡失帖木儿、斡失帖木儿·达尔罕·诺颜。也先汗次子(一说为孙),或谓即准噶尔始祖额斯墨特达尔汉诺颜。景泰四年(1453),其父称汗后,被封为太师。天顺、成化年间,率部众驻居漠北,辖地东自克鲁伦河中上游,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广大地区。多次遣使向明廷朝贡,部属受封爵者凡50余人。屡与东蒙古封建主毛里孩等争战,曾败孛罗乃王,迫使毛里孩久居河套,不敢渡河而北,其势颇强。成化五年(1469),部下作乱,拜亦撒哈平章等率众驻牧哈密。实力有所衰弱。一说曾率军西征,兵抵锡尔河,号称“奄擅汗”。

猜你喜欢

  • 大元瑜

    ?—812渤海国第七世王。康王大嵩璘子。唐元和四年(809),父死,继位。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次年,改元永德。在位期间,继续奉行睦邻政策,对唐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照旧

  • 贞惠公主

    738—777渤海国公主。第三世王※大钦茂次女。名佚。此为谥号。早年受女师之教,“敦诗悦礼”。大钦茂大兴四十年(唐大历十二年,777)死,享年40。墓葬位于今吉林省敦化县六顶山,1949年被发现。

  • 浍水起义

    战国时期赤狄的反魏起义。周定王十三至十四年(前594—前593),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并入晋,充当晋国的农奴和军卒。春秋末至战国初,赤狄不堪役使,不断起来反抗晋、魏的统治

  • 克默河卫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

  • 参狼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武都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继外迁,此支即迁于武都地区,与氐杂处,中心在今宕昌与岷县连接处。西汉设武都郡(治武都县

  • 多囊木冬

    藏语音译,意“炊烟”、“冒烟”。①旧时西藏农村对※堆穷的另一种称呼。 ②旧时西藏各地领主或※头人视其需要向当地所有能冒炊烟的居民平均摊派的一种差役名。

  • 隋征高丽

    隋对高丽的数次用兵。始于隋文帝,炀帝继之,兴师凡4次。隋开皇十八年(598,高丽婴阳王九年),文帝因高丽王元率高丽、靺鞨之众万余骑侵辽西,命汉王杨凉为元帅,总水陆两军30万讨之。因军粮不继及元遣使谢罪

  • 酉水

    见“酉溪”(1049页)。

  • 钟良弼

    畲族小说歌名。流传于福建霞浦县白露坑等地。根据畲族真实故事编唱。歌词叙述福建福鼎县畲族钟良弼,到福宁府考秀才,清朝派出的主考官出于对畲族的歧视,将其赶出考场,他不服上书“呈控县书串通监生。诬指畲民不准

  • 世里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氏族之一。与大贺、遥辇等氏族合称为三耶律。契丹开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诸耶律皆为皇族。一说为契丹始兴之地,后于此建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是“世没里”、“世里没里”(今译西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