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吉簇

阿吉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宣德二年(1427),其族弘济大国师吒思巴儿监藏因随官军征安定功,明廷赐其四品银印及诰命。六年(1431),因其族原住野马川之首领果若儿等率百姓800帐,于永乐间逃往甘州(今甘肃张掖)白城山,该部原岁纳马300匹,皆由其他部民代纳,且果若儿等又纵属众扰甘州,行在兵部奏请令都督史诏、刘昭及陕西行都司各遣官抚谕,令其返回本土复业。以大国师吒思巴儿监藏等隐匿洪熙元年本族喇嘛阮丹汪束、锁南藏卜随军征剿安定之首功不报,致使2人未得升赏,怀怨,率部亡入肃州盐池境,欲相仇杀,后悔过,复故地摆通川,遂加恩升赏2人,使仍管本部,办纳差发。是年,逃往甘州白城山部700余帐还居野马川。以头目朵里只领真等率60余帐逃往赤斤蒙古地,俺官搬卜等率30余帐逃往肃州仙人坝,甘肃总兵民官都督刘广请派土官李文前往招抚。十年(1435),甘肃总兵官陈懋欲征调阿吉族人赴甘州助剿。因其族人反对,作罢。天顺七年(1463),其族国师贾思巴干节儿等遣僧人朵儿只省迦入朝贡马,赐以彩币等物。成化十三年(1477),原住牧黄河西庄浪至肃州南山一带之阿吉等二十九族,因洪武间所立之界碑年久湮没,互相侵扰,纠纷不断,明廷准甘肃总兵官都督佥事王玺之请,召诸族复立界石,每逢互市,于各关验入,不得随意越界。此后,该族屡入贡,与明保持政治、经济往来。

猜你喜欢

  • 乙习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乙斯勃”。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乙习本为※五院部下之一石烈,居北方※乌古之地,《辽史·营卫志》:“乙习

  • 汉西域传补注

    书名。清徐松撰。2卷。作者于嘉庆十六年(1811)谪戍伊犁,曾亲历天山南北路,调查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以其亲身闻见,兼采有关记述,对《汉书·西域传》所载葱岭东西史地,进行考证,述其变迁沿革,作此补注。

  • 双飞燕舞

    白族主要舞蹈之一。跳法与※霸王鞭舞略同。打双飞燕(四竹片组成,饰彩带,握于两手敲击发声)、※八角鼓的男青年,头扎长幅白布包头,包头上缀四方巾,头巾四角坠以串珠,脚上系响铃,身上披重叠数件的对襟衣,舞时

  • 八旗汉军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汉军,满语作“乌真超哈”,意为重兵即炮兵。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降附的部分汉

  • 宇文贽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字乾信。周武帝※宇文邕子。初封秦国公。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大象二年(580),为上柱国、大冢宰、大右弼。寻与子俱为权臣隋国公杨坚所害。

  • 落恐甸长官司

    明清哈尼土司之一。明洪武(1368—1398)中置。因治所置于落恐(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故名,辖区东至瓦渣乡界50里,南至左能乡界5里,西至思陀乡界30里,北至元江直隶州界15里,其地今属云南红河哈

  • 栅城

    古地名。故址在今吉林省珲春县治附近,或指为珲春镇东15华里之八连城。今有人根据对珲春县境内的考古调查认为,高句骊时代的栅城,应是珲春县城东北26华里处之沙齐(一作萨其)城。《魏书》记高句骊辖境东至栅城

  • 上京盐铁使司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上京道(治所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财政,不唯掌“盐铁”。契丹虽于南京(今北京)置三司使司,而制与中原不一,不主全国财政,另置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西京计司等,分理各

  • 多罗那他

    1575—1634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原名觉囊衮噶宁波。藏族。生于卫藏交界地之喀热琼尊(又称觉摩喀热)。出身惹氏家族。父名朗杰彭措,出生时头有白发,时称“白发婴”,初名斯觉多杰。相传其4岁时被认定为觉

  • 秦晋国王

    封爵名。西夏仁宗李仁孝时外戚、国相任得敬有此爵。见于天盛十九年(1167)所刻印汉文《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施经发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