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伏干氏

阿伏干氏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亦作阿大干、阿若干、阿薄干等。源于鲜卑族。原游牧于阿步干山(今甘肃皋兰县南50里),依山为号,并以为姓氏,首领称“大人”。柔然汗国兴起后,成为柔然的一个部,部分入吐谷浑,有少数人投北魏为将。北魏始光元年(424),随柔然可汗大檀进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遭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征讨,该部被魏将长孙翰击败于柞山(在土默川境),数千人被斩,夺走万余匹马。延兴二年(472),柔然进攻北魏边塞,兵败,该部千余落降魏。入魏后,改姓阿氏。吐谷浑所属一支,在西秦更始年间(409—412)曾遭乞伏乾归袭击兵败亦水,一度降西秦。

猜你喜欢

  • 朵儿必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朵儿必河、恨古河等处女真首领官夫答兰等81人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任官夫答兰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左侧阿姆贡河支流噶尔毕

  • 卓特巴巴图尔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次子,※僧格异母兄。顺治十年(1653)父死,僧格继位。因争夺遗产,与僧格纷争,联合长兄车臣共击僧格。因卫拉特“丘尔干”(联盟)首领鄂齐尔图汗引兵支持僧

  • 耶律必摄

    辽代皇子。字箴堇。契丹族。辽太宗※耶律德光第五子。为辽穆宗※耶律璟同父异母弟。应历年间,得知族人恒特及萧啜里畏罪欲逃,密告穆宗,遂受宠任,赏以侍从。时穆宗嗜酒妄杀,他力谏之。尝保一监养鹿官免遭杀害。景

  • 迦鲁纳答思

    ?—1311元朝大臣、翻译家。又作合鲁纳答思。畏兀儿人。通佛学及诸族语。经翰林学士承旨安藏扎牙答思举荐,被元世祖召入朝。奉旨向吐蕃国师学佛法和藏文,期年皆通。用畏兀体蒙古(或称回鹘式蒙文)字译梵、藏经

  • 大华玙

    ?—约794渤海国第五世王。文王※大钦茂孙,※大宏临长子。唐贞元九年(793),钦茂死,因其父早卒,大元义继王位。元义因对下“猜虐”,旋遇弑,国人共推之为王,改元中兴。在位时,将渤海王都由东京(今吉林

  • 翁牛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谔楚因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巴颜岱洪果尔诺颜始称所部之名。原称阿噜蒙古,初臣属察哈尔,为摆脱林丹汗侵虐,其曾孙逊杜棱等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36),编为左右翼

  • 海陵王

    见“完颜亮”(1145页)。

  • 扎杜

    ?—1797清嘉庆初云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拉祜族。威远(今景谷)人。嘉庆元年(1796),威远牛肩山一带饥荒,清统治者仍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征敛不休,遂率众举行起义,反对清廷,袭击官府及清军粮仓,分粮济

  • 黑山派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又称“黑山宗”、“黑帽派”。17世纪初年起流行于新疆。始祖玛阿图木·阿杂木第七子伊斯哈克·瓦里(一称伊萨克)和卓。相传早年在汗·阿里克西柯尔克孜族聚居区布教,徒众喜冠黑帽,故名。宗

  • 马兰镇总兵

    官名。清代直隶绿营的五镇总兵官之一。驻今河北省遵化境。雍正元年(1723),裁旧设马兰协副将,改设马兰镇总兵官。直辖镇标:左营,设游击以下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右营,设守备以下千把总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