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镇远县

镇远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代置梓姜县,隶奖州。宋为邛水县地,属思州。绍兴元年(1131),以黄平城名镇远州,始得名,非今县地。元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治所在今镇远镇。至元十八年(1281),改为镇远军民总管府,隶湖广行省;旋改隶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二年(1369),置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四年,降为镇远州。五年,隶湖广布政司。二十年(1387),思南宣慰司治迁此。二十二年,移治所在地,改为镇远州,另置卫,隶湖广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镇远府,隶贵州布政司。弘治十一年(1498),置镇远县,设流官。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县治由江之南移至江之北,与府分治。雍正十一年(1733),黎平府之天柱县以及台拱、清江皆归其统辖。宣统元年(1909)省县入府。民国三年(1914),撤府置县,即今镇远县。境内居有苗、仡佬、侗等少数民族。

猜你喜欢

  • 拓跋弗

    ?—294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孙,※拓跋沙漠汗之少子。西晋惠帝元康三年(293),继叔拓跋绰管辖拓跋部。史称其“聪哲有大度,为诸父兄所重,政崇宽简,百姓怀服。”在位一年卒,叔拓跋禄官继之。道武帝

  • 岭表记

    即“岭表录异”(1395页)。

  • 梅只

    奚族部族名。一作梅知。原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辽征服,入辽后,仍沿此称。至统和十二年(994),与※奥里部、※堕瑰部合为一部,称奥里部,为辽圣宗34部之一。入金,大定年间

  • 角木脚等四寨

    明代藏族古部落名、地名。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境。正统六年(1441),四川杂谷安抚司土官舍人定日思伽,派喇嘛编出招致之,其族僧人八当僧结等入朝贡马。赐宴及彩币等物。自此,其族人常入朝。

  • 西原蛮

    唐代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黄峒蛮、乌武僚、峒僚。东汉至隋唐时称乌浒人(与“乌武”同音异写)。居地中心在西原州(今广西左、右江三角洲地带),故名。因其首领多黄姓,如黄乾曜、黄少卿等,故又有“黄峒蛮”之称。

  • 圣肃皇帝

    见“劾里钵”(1495页)。

  • 小隔蔑

    见“大隔蔑”(90页)。

  • 察罕山卫

    见“出万山卫”(568页)。

  • 敖洛克腾

    清前期鄂温克族部落头人。清崇德年间(1636—1643)至康熙二十年(1681),清政府陆续编鄂温克旗、佐。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按八旗制,将其属下2134名壮丁,按原有氏族,编为29个佐领。康

  • 善无畏

    637—735唐代佛教译经师。一称“净师子”。亦译“输波迦罗”。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原是乌茶国王,后舍位出家。于那烂陀寺师事达摩掬多,深究密教奥义,接受灌顶。嗣奉师命到中国布教,自迦湿弥罗(在北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