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子常

金子常

1902—1961

伊斯兰学者、阿拉伯文书法家。字国彝。山东济南市西关人。回族。幼随祖父金士毅在新疆乌鲁木齐,攻读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1928年赴上海,就读于伊斯兰师范学校。得著名阿訇达浦生之教诲和关怀,被派往埃及艾资哈尔大学留学。曾赴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获“哈只”名号。又曾至也门,寻访哲赫林耶道统原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在济南主持清真道堂教务。抗战胜利后,赴新疆,继承祖业,任乌鲁木齐清真南大寺教长。曾支持包尔汉等人起义。后受宁夏金积堡道堂之命,至北京昌平县任清真寺教长,并在此兴办回民小学,提倡新式教育。解放后,在兰州参加土地改革。1956年,应马重雍之召,赴天水北道阜合子清真寺任教长。精通伊斯兰教义及阿拉伯文,擅长阿拉伯文书法。著作甚丰。有用阿拉伯文撰写的《埃及留学记》、《朝觐记》、《沙特阿拉伯访问记》,用汉文撰写的《在去埃及的道路上》、《古兰读法》、 《归真要道心录基(或为“实”)录》、《伊斯兰教育计划纲要》、《哲合林耶道统史》等。

猜你喜欢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哈勒塔尔和硕接乌珠穆沁右翼旗界,西至阿克索那山接阿巴噶左翼旗及阿巴哈纳尔右翼旗界,南至克布特什接乌珠穆沁右翼旗及浩齐特左翼旗界,北至本部左翼后末旗及达里冈爱牧场界。有佐领3,

  • 纳穆扎尔

    ?—1758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都统拉锡子。初授蓝翎侍卫。乾隆十年(1745),授正白旗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十五年(1750)、任工部侍郎,历任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西藏珠尔默

  • 蕃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忽儿珊

    见“呼罗珊”(1390页)。

  • 他汗可汗

    一作“佗汗可汗”,即“伏图”(596页)。

  • 塔尔巴哈台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新疆塔尔巴哈台额鲁特人专称。乾隆四十二年(1777)自伊犁移住。设6佐领。总管、副总管各1员。驻牧于巴尔鲁克、毛海柯凌赛尔等处。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

  • 和籴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

  • 南宰相府

    见“宰相府”(1949页)。

  • 阿巴

    ①清代布特哈地区鄂温克人的一种猎场。清初因沙俄入侵,鄂温克与鄂伦春、达斡尔等族(史称索伦部)由黑龙江北迁居嫩江流域,多以狩猎为生,各有大体固定的狩猎区。时鄂温克人共有五个阿巴,每个包括若干氏族,清廷以

  • 伯牙兀惕

    即“伯岳吾”的复数。见(10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