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都稽

都稽

汉时南越国郎相。番禺南越人。武帝时,南越王赵建德与丞相吕嘉反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秋,汉伏波、楼船二将军奉命率江淮以南10万师讨之。翌年冬,赵建德与吕嘉战败逃亡入海,他率部降汉,料知吕嘉必走高昌入东越,遂助伏波擒嘉,被封临蔡侯。

猜你喜欢

  • 品阿西

    旧时※“契”组织的一种,是朝鲜族邻里间互助换工的劳动组织形式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遍布于农村。可在打柴、盖房、捣米、织布等劳动中换工互助,亦可出牛帮助耕种。参加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换工期间,出工多

  • 宗室完颜

    见“完颜”(1142页)。

  • 乐池

    战国时期中山国相邦(相国)。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前318),相秦国。约在中山王时(前328—前308年在位)转至中山国任相邦,曾“以车百乘使赵”。余事史缺载。

  • 辽东都司

    全称“辽东都指挥使司”。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洪武八年(1375)十月置,隶山东布政使司。治于辽阳城。辖域南至旅顺口,北达开原,东抵鸭绿江,西达山海关。下辖25卫、2州:定辽中、左、右、前、后

  • 扶余

    即“夫余”(223页)。

  • 黎亚义

    ?—1833清道光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儋州人。黎族。道光十三年(1833),儋州大旱,地方官吏、汉族地主及高利贷者趁机盘剥,黎人蓄恨。是年七月,与薛凤章(汉族)等于儋州龙头、薄沙等黎峒倡导起义,“贫

  • 答几

    广西大苗山地区部分苗族的自称。详见“苗族”(1335页)。

  • 炉霍屯

    地名。原名霍耳章谷。为霍耳章谷安抚司地。踞大雪山之西,中跨鲜水。北界色达,东连道孚,南临瞻对,西接甘孜。为川藏出入要津。有章谷、孔撒、麻书、朱倭、白利五族,史称霍耳五家(其远祖为蒙古,藏文史籍称蒙古人

  • 契丹风俗

    北宋人宋绶于天禧四年(1020)为贺契丹国主生辰使,归来后向宋真宗所上的奏疏。详记沿途里程、山川、见闻、民族分布、民俗及辽朝宫室、职官和上层人物的衣食住行等情况。是研究契丹与奚族史的重要史料。原收录于

  • 石显

    见“乌林答石显”(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