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汗
见“鄂齐尔图汗”(2054页)。
见“鄂齐尔图汗”(2054页)。
渤海王国置。为上京龙泉府龙州附郭县,县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渤海镇。辽灭渤海后,其民大部分被迁至今吉林省农安县一带,辽将其与丰水、扶罗县合并,置迁民县统之。渤海大彝震咸和十八年(日本仁明天皇嘉祥
阿力麻里地区哈剌鲁(葛逻禄)部首领。又作布匝儿汗、俄柴儿王。虎牙思人。以偷盗、抢劫起家,获当地部分人支持,不断以武力强占村落,进攻首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征服该地区,并攻占普剌(不剌城)。屡败
吐蕃大将。又称莽布支。赞普赤都松(676—704年在位)时人。出身噶尔氏家族。大相※论钦陵之子。圣历元年(698),父被迫自杀后,于次年统吐浑7千帐归唐,授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开国公,食邑2千户,赐
见“伊秩訾王”(808页)。
约712—778或779唐代南诏第五世王。又作阁逻凤、觉乐凤。乌蛮,姓蒙氏。※皮逻阁子。开元二十六年(738),受唐封右领军卫大将军,兼阳瓜州刺史。二十九年(741),加左领军卫大将军。天宝二年(74
寺庙名。意为“鹰龙寺”。全称“约如昌珠吉祥普悯寺”。在西藏山南乃东县境雅隆河东岸。松赞干布时由5位本教徒组建。相传寺址原系一湖,内有龙居,本教徒化为鹰擒伏之,湖水始涸,遂于其上建寺,故称“鹰龙寺”。据
古水名。《汉书》已见其名。简称辽水;唐时又省称小辽,小,一作少,也称贵端水;唐以后又称沈水,今浑河(《辽史》有浑河、沈水之名)。源出今吉林省哈达岭西南麓,自辽宁清原县西南流,经新宾、抚顺、沈阳、辽中、
1733—1799清代文人。字敬亭,别号松堂。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次子。文人敦敏弟。因先祖阿济格争夺皇位赐死,家势败落。乾隆二十年(1755),虽以宗
萨迦班智达的简称。藏传佛教萨斯迦教派第四祖公哥监藏(即衮噶坚赞)(1182—1251)的尊称。班弥怛,亦作班智达,为印度人对精通佛学“五明”诸高僧大德之尊称,《大唐西域记》释《五明》称:“一曰声明,释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咸丰十年(1860) 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15款。主要内容为:(1)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