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赵金龙

赵金龙

?—1832

清代江华瑶民起义首领。祖籍湖南新田县人,世代靠租垦荒山度日,后为生活所迫,迁至江华县锦田。平日行侠仗义,交游甚广,颇孚众望。道光十一年(1831),朝廷下令“山田升科”,激起瑶民强烈不满,与常宁县瑶人赵福才等合谋举义,利用宗教活动作掩护,在湘、粤、桂边界秘密组织反清队伍,并派人到广东连州筹办硝药、铁砂制造枪炮,联络友军。是年十二月在江华河口发动武装起义。自称“金龙王”,率义军攻城池,杀官吏,惩办土豪劣绅,使地方官府一片恐慌,纷纷弃城逃窜。湖广总督卢坤调集两湖官军围剿。率义军在武水瑶山重挫官军,缴获大批军械,卢坤被降职。十二年二月,指挥义军埋伏在池塘圩四周高山,再次击败来犯清军,杀湖南提督海凌阿和宝庆协副将马韬等,“金龙出大洞,海马(海凌阿和马韬)归池塘”成了瑶族人民广为流传的歌谣。先后攻占湖南蓝山、宁远、常宁、兴宁、桂阳、武冈、江华及广东乳源、连南和广西富川,贺县等地区,义军扩展至万余人,所向披靡,使清廷大为震惊。三月,朝廷征集两湖、两广和贵州5省兵力,命户部尚书禧恩亲临督剿。率义军据守常宁县洋泉镇,与强大官军浴血奋战四昼夜,因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系辽籍女直

    见“熟女真”(2525页)。

  • 北魏文皇帝

    见“拓跋沙漠汗”(1362页)。

  • 伊都章京

    官名。满语音译。“伊都”,意为“值班”;“章京”,“办事员”之意。清代卫宿禁廷的班领。原称“伊都额真”。雍正元年(1723)定,“额真”一称并非臣仆之辈所宜用,于是遂将此时尚在应用的满字“固山额真”、

  • 坛城木板画

    西夏佛教密宗曼荼罗木版画。木质,两幅。一幅高104.5、宽127.5厘米。圆坛外书写西夏文陀罗尼,右下角绘一男供养人,前有墨书西夏文题款2行8字,译文为“发愿者耶��松柏山

  • 柳城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天历二年(1329,一作三年),宗王亦怜真八受封柳城王(一作柳城郡王)。

  • 扯手带

    骑马使用的一种带子。用丝线或棉线织成,长1丈至2丈,宽1寸5分,双层。射箭时作为腰带围系在长袍外面的腰间,骑马或乘车时用作缰绳,则称之为“马扯手”。清代以带的颜色区分等级,皇帝使用明黄色,亲王、郡王使

  • 羌塘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北部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之间,为高寒荒漠。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在山岭与湖泊间夹有水草丰茂的河谷盆地,亦称藏北草原。最初属于古老的象雄

  • 金铜信符

    明代颁与甘、青等地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牌照。又称“金牌信符”、“纳马金牌”、“茶马金牌”。“金牌”、“信符”,原是二物,前者以铜制成,长1尺,阔3寸。后者以铁制成,长5寸,阔2.5寸,上镌刻二飞龙,

  • 萧师姑

    ?—1104辽末代皇帝天祚帝之德妃。契丹族。为北府宰相萧常哥女。道宗寿昌二年(1096)入宫,封燕国妃。生子耶律挞鲁。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改德妃。寻加号“赞翼”。子挞鲁受封燕国王。次年,挞鲁卒

  • 北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二。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