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诺伙

诺伙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贵族等级和主要统治者。彝语音译。“诺”意为黑色,该族以黑色为贵;“伙”意为群体,因其自认为是彝族的主体,故亦含有主体之意。汉语称“黑彝”。自诩血统纯洁高贵,严禁本等级与被统治等级通婚,世代保持贵族身份,虽一时穷困破败,亦能靠家支和亲友的援助,重振家业。以家支组织为统治工具和加强内部团结的纽带。用天命论、血统论观念维护自己对多数人的统治。在辖区内拥有最高政治、经济特权。人口仅占总户数的6.9%,却占有凉山90%的地盘。鄙视劳动,靠剥削奴隶为生。占有大多数阿加、呷西奴隶,曲诺亦隶属之(三者统称为“节伙”,即被统治者,汉称“娃子”)。具有勇猛苦斗、视死如归的尚武精神。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以对外抢劫财物、掳掠人口为荣,但不许偷盗本家支的财产。利用习惯法维护本等级的利益。一般皆善于以格言、谚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从毕摩学习文字。民主改革时,此等级基本上被划为奴隶主阶级。

猜你喜欢

  • 阿不都·里什特汗

    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之傀儡汗。约1680—1682年在位。※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之长子。约1678年,父死后,自哈密赶回吐鲁番继汗位。1679年,准噶尔汗国统治者噶尔丹兼并叶尔羌汗国东部,遂成为

  • 糺军

    见“糺”(1276页)。

  • 攸乐山起义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

  • 叱六于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然此纪将“于”误书为“手”字。他载稍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均记为“吐六于”;《北史·契丹传》记为“吐六干”;《通典·契丹传》

  • 百色起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起义。1929年秋,由共产党人掌握的桂军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1000多人,从南宁开赴广西右江流域,在当地壮族人民,特别是壮族农民协会与壮族农民赤卫军的密

  • 丘尔干

    见“楚固拉干”(2349页)。

  • 奥江河千户所

    见“奥石河千户所”(2255页)。

  • 绳地人

    清初京畿单身(无地)汉人投充旗下当差者之称。按照清政府规定,单身投充者每人给“一绳”之地。嘉庆《清会典事例》卷905《内务府·屯庄》项下载:“带地来充者,为投充人;单身投充愿领地纳银者,每给一绳地(合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25公里,傍火焰山。已编号洞窟57个,其中保留壁画约40余窟。壁画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建筑形式多样的一处石窟群。现存较早洞窟约是6世纪麹氏高昌时期遗存,后

  • 碑传集

    书名。清人物碑传资料汇编。初名《百家征献录》、《五百家银管集》。清钱仪吉(1783—1850),浙江嘉兴人)辑。164卷。该书汇集清天命迄嘉庆年间(间有卒于道光年间的)满汉历史人物碑传。道光(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