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南丝道

西南丝道

古“蜀身毒道”,又称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由※灵关道、※五尺道、※永昌道组成。从四川至云南大理、保山、腾冲,经德宏地区的梁河、盈江,出缅北的孟拱至印度东北的英帕尔,过孟加拉,溯恒河出印度西北,经巴基斯坦,至与伊朗接壤的坦义始罗,再向西行,即与中国的北方丝绸之路相衔接,通向西亚和欧洲。国内发现这条“蜀身毒道”的是公元前2世纪出使大夏(今阿富汗)的张骞,在那里看到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蜀布”,皆是由四川运到身毒(印度),再转运到大夏的。张骞回国后建议汉武帝遣使勘察和开发这条路线,但使者至云南金沙江边时,为“昆明”族部落所阻。近年学者考证,这条古道,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已存在。据印度《政事论》等史籍记载,其时四川的丝绸已在印度大量销售,并转销到其他地区。又据考古发现,在滇池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中出土的许多西亚文物,应是由此古道运来的。1938年,在腾冲城西宝峰山下核桃园发现的大量五铢钱,很可能是赴缅、印贸易的蜀商遗留之物。可见张骞出使之前这条古道即已存在。唐代以后,更加兴旺发达,贸易更加频繁,佛教文化经此传入。它的形成密切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对发展西南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浪花歌

    壮族民歌的一种。指三月唱的壮歌。因正当百花盛开之时,男女纵情歌唱于百花丛中,故名。参见“壮歌”(889页)。

  • 思慕部

    原为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新唐书》称其在“黑水西北”,约居住在牛满江(前苏联布列亚河)和恒滚河(前苏联阿姆贡河)上游地区,但说法不一:一说在精奇里江和牛满江上游地区,或指在前苏联

  • 撒拉口弦

    撒拉族民间弹拨乐器。流行于青海循化、化隆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据《清实录》载,其制作在清代“以铁为之”。今系以铜或银打制而成,呈马蹄形状,直径约1寸左右,重不到5克,中间放置一根又

  • 翁牛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中部。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老哈河南岸。东界翁牛特左翼旗,西界围场,南界喀喇沁右翼旗,北界克什克腾旗。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兀良哈卫外藩。至成吉思汗弟斡赤斤后裔巴

  • 花婆

    壮族民间信仰的神祗。亦称“圣母”。流行于广西西北部。旧时,家家户户均设置“敬祀花婆先师之神位”。相传乃古时洗氏夫人死后所成之神。每年二月初二(相传系花婆诞辰)为专祀节日。通常于是日向花婆请愿,到河边架

  • 额抹哈必尔罕山

    见“额林哈毕尔噶山”(2537页)。

  • 古田起义

    明代壮族农民起义之一。景泰年间(1450—1456),古田(今属广西永福地)壮族农民,因饥荒向地主借谷济荒,同地主武装发生冲突。地主贿赂官府,以“僮佃”“造反”罪名逮捕其领袖韦朝威。农民以武力救出韦朝

  • 差发

    金、元时各种赋役的统称。《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元代,岭北、汉地、西域之征调摊派方法各不相同:岭北以畜计,汉地以户计,西域以丁计。蒙古民户视牲畜多寡征之,不分贫贱,各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

  • 和里懒你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和里懒你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 大射柳之礼

    见“射柳礼”(18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