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羌语

羌语

我国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松潘县、汶川县及绵阳地区北川县。阿坝州黑水县的部分藏族也使用羌语。使用人口约13万左右。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每个方言各分5个土语。北部方言土语间基本可以通话,南北方言及南部方言内部各土语间不能通话。方言间语音、语法、词汇都有差别,土语间差别主要在语音上。语音特点是:复辅音较丰富,以二合为主。其中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的复辅音比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的多。南部方言个别地区复辅音已消失。单辅音一般都在40个以上,塞音、塞擦音都分清、浊和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4套,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单元音较丰富,北部方言分长短、卷舌与不卷舌对立,南部方言有鼻化与非鼻化对立。复元音韵母以后响为主,由i、 u、 y介音构成。方言间辅音韵尾差别很大,北部方言有40多个辅音韵尾,其中单辅音和复辅音各半,南部方言辅音韵尾已基本消失。由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在北部有300多个,南部一般不足50个。北部方言无声调,有轻重音,南部方言有声调,少的2个,多的6个,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北部方言还有辅音弱化、清化、换位、元音和谐、脱落、清化、音节脱落、合并等音变现象。语法特点是:屈折形态和粘着形态并存,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类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谓词、副词、连词、助词、情感词等9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范畴。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有格范畴,分主格、领格、宾格和施动格,用代词词根元音或辅音的屈折变化表达。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数词必须和量词结合才能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量。谓词有人称、数、时态、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添加前后缀、重叠等方式综合表达。存在谓词有类别范畴。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8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性状谓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是:词汇大部分由单音词或由单音词复合而成的多音节词构成。构词方式以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复合为主,以加词头、词尾或重叠等方式为辅。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北部方言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德勒库达日依勒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勒”字亦作“乐”或“尔”。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据说是主管人畜患癫痫病的神。神偶是在一块方布上画龙、蟒各两条,凶鸟两只,太阳、月亮各1:再用木刻1个1只

  • 兴学会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1913年,以萨喇春为首的锡伯族知识分子,由于受内地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影响,在锡伯营四牛录创立该组织。他们开办学校,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提出废除旗制,取消“戈

  • 曲棍球

    参见“贝阔”(314页)。

  • 仆浑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义熙六年(410),仆浑与羌句岂、输报、邓若等率户2万降于西秦乞伏乾归。次年二月,其部众3千余户被徙于度坚城(今甘肃靖远县西),乾归派子敕勃

  • 永兴

    ①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年号。357—359年,凡3年。 ②北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年号。409—413年,凡5年。 ③北魏孝武帝(出帝)元修年号。532年,凡1年。

  • 威州

    ①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初称辽州。李渊建唐不久,武德二年(619),契丹※内稽部附唐,被置是州安顿,为开唐纳契丹建州之先。初置总管府,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内(今辽宁省朝阳)。七年(624),废总管

  • 多尔济达木巴

    见“多尔济丹巴”(853页)。

  • 季隗

    春秋时晋公子重耳的夫人。出身于赤狄䥶咎如氏。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䥶咎如与白狄发生冲突,与其姊叔隗同被白狄俘获。会晋公子重耳在母舅白狄狐氏避晋国内乱,遂被白狄双双献与

  • 红银

    清雍正、乾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包利”(586页)。

  • 所累

    藏语音译。即镰刀。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康定地方所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刀为铁质、弯形,长约8寸,宽约1寸,刃口有细齿,装以木柄,主要用于收割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