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羌语

羌语

我国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松潘县、汶川县及绵阳地区北川县。阿坝州黑水县的部分藏族也使用羌语。使用人口约13万左右。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每个方言各分5个土语。北部方言土语间基本可以通话,南北方言及南部方言内部各土语间不能通话。方言间语音、语法、词汇都有差别,土语间差别主要在语音上。语音特点是:复辅音较丰富,以二合为主。其中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的复辅音比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的多。南部方言个别地区复辅音已消失。单辅音一般都在40个以上,塞音、塞擦音都分清、浊和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4套,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单元音较丰富,北部方言分长短、卷舌与不卷舌对立,南部方言有鼻化与非鼻化对立。复元音韵母以后响为主,由i、 u、 y介音构成。方言间辅音韵尾差别很大,北部方言有40多个辅音韵尾,其中单辅音和复辅音各半,南部方言辅音韵尾已基本消失。由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在北部有300多个,南部一般不足50个。北部方言无声调,有轻重音,南部方言有声调,少的2个,多的6个,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北部方言还有辅音弱化、清化、换位、元音和谐、脱落、清化、音节脱落、合并等音变现象。语法特点是:屈折形态和粘着形态并存,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类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谓词、副词、连词、助词、情感词等9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范畴。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有格范畴,分主格、领格、宾格和施动格,用代词词根元音或辅音的屈折变化表达。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数词必须和量词结合才能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量。谓词有人称、数、时态、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添加前后缀、重叠等方式综合表达。存在谓词有类别范畴。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8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性状谓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是:词汇大部分由单音词或由单音词复合而成的多音节词构成。构词方式以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复合为主,以加词头、词尾或重叠等方式为辅。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北部方言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

猜你喜欢

  • 阿思斡鲁朵

    见“太和宫”(273页)。

  • 云继先

    1910—1937百灵庙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内蒙古土默特旗人。蒙古族。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中任第六军独立团警卫连长。时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并任副盟长德

  • 阿沙赤

    见“阿沙”(1192页)。

  • 阎洪达

    突厥汗国官名。常见于西突厥诸部,与※俟利发共同评议国事,参预决策和政务处理。《隋书·西突厥传》:其“官有俟[利]发、阎洪达,以评议国事。”

  • 西夏书列传

    参见“周春”(1492页)。

  • 透伦玛路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透欧玛路”。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地区。据说鄂伦春人过去供奉的几十种神中,其地位最高,能统治诸神。家家都供。它既能保护人畜平安,也可保佑多捕猎物,故凡人、马有病或

  • 跳马

    苗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万物有灵信仰。每逢地方遭人畜瘟疫或虫蝗灾害时,便许愿祭祀神灵,待岁丰之年举办。于夏历正月第一个马日(午日)举行,因名。行期1至3天。在跳马坪的神坛前举行杀猪祭神活动,由巫师主持。

  • 四子部落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中部。牧地东北界苏尼特旗,西界归化城土默特,南界察哈尔镶红旗。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为阿禄喀尔喀所据,部长诺颜泰将领地分与四子分别掌管,统号四子部。天聪间相

  • 河防通议

    书名。元代回回学者瞻思(1277—1351)编撰。成书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是一部治理黄河的历史文献。本书系将宋代沈立《河防通议》及金代都水监《河防通议》合并、重新编订而成。分6门,门各有目,

  • 东海三部

    指※呼尔答部、※瓦尔喀、※窝集三部,故名。包括“野人女真”、海西和建州部分地区。境域南至吉林敦化、汪清等地,北达乌札拉(即前苏联阿枪斯克村),西连依兰,东抵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