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桑贝丹意希

罗桑贝丹意希

1738—1780

即六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襄地扎西孜(今西藏南木林境内)。幼时喜玩法器,痛恶烟酒,手持书卷,被七世达赖认定为前辈班禅之转世灵童。清乾隆六年(1741),被迎入扎什伦布寺坐床,拜七世达赖为师学经。7岁受沙弥戒,法名班禅罗桑贝丹意希。20岁受比丘大戒。22岁在布达拉措钦大殿得章嘉大师亲授时轮金刚大灌顶。乾隆三十年(1765),清帝赐以金册、金印。四十四年(1779)六月,率三大堪布及高僧百余人,首途晋京。次年七月至热河(今河北承德),于避暑山庄庆贺高宗70寿辰。清高宗特地为其在热河仿扎什伦布寺修建须弥福寿宫。后至京,居于西黄寺,曾于雍和宫、枬枟寺、黄寺等地讲经传戒。是年,颁赐玉印、玉册。十一月初一,患痘疾,于黄寺圆寂。高宗命于黄寺内以赤金制班禅肖像1尊,又赐赤金7千两造金塔一座,以供佛身,高宗亲临致祭。四十六年,由各大堪布扶灵回藏,皇帝亲往祭送。于札什伦布寺新建楼阁,制大银塔1座,内装乾隆帝所赐赤金宝塔,永资供养。四十七年,诏命于黄寺之西,建清净化城塔,藏其经咒衣履,并立碑,刻高宗御制塔记。其内地之行,对巩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 大蕃

    ①即“吐蕃”。唐蕃会盟碑的汉文碑文有此称,系同碑藏文碑文“bod chen po”的对音汉译。参见“吐蕃”(765页)。 ②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文王※大钦茂弟。唐开元二十三年(735,一作

  • 五音所

    见“五因千户所”(267页)。

  • 哈文台

    清代医学家。江苏南京人。回族。精医术,善医眼病。太平军克江宁(今南京市),曾应太平天国医生李俊良邀请,为东王杨秀清治疗眼疾,有良效。

  • 和卜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塔速儿河等7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科博栾卫,并说清代有科博栾屯,与尚间崖、伊拉塔山相近。

  • 叶什借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衙门的粮食管家。受值日大头人管领,经管官寨的粮食收支,设专门账簿,年底向土司报账。任职者每月可得7—8斗粮食的津贴及部分牛场所交的酥油。多利用其职进

  • 孤竹

    古国名商代为东夷孤竹国,甲骨文单称“竹”。《尔雅》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少子叔齐互相让位,周武王灭商,二人不食周粟而死。春秋时为山戎属国,东北夷所建。一说为伯夷

  • 旧土尔扈特部东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弟巴木巴尔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毕锡哷勒图郡王,建旗。分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路盟,归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大臣管辖。四十八年(178

  • 茂萨

    ?—1766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木萨。吐鲁番人。札萨克郡王※额敏和卓次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定边将军兆惠领兵征布拉呢敦、霍集占,奉父命割麦济军食,叙功封公品级,理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

  • 哱拜

    ?—1592明朝宁夏副总兵。蒙古族。原居塞外,嘉靖(1522—1566)中,因得罪本部酋长,父兄被杀,本人伏水草中得脱,潜投明宁夏守备郑印。骁勇屡立战功,官至都指挥。万历十七年(1589),加副总兵致

  • 阿答儿斤

    即“阿答里急”(1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