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维吾尔文

维吾尔文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文和回鹘文。公元10—11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地区的传播,维吾尔族逐渐放弃了回鹘文而改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最初借用了全部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和一些辅助符号,但由于它们不能很好表达维吾尔语的语音特点,后来又从波斯文中借用了4个字母,使其增加到32个字母。本世纪30年代曾对这套字母作了一些改进,取消了不符合维吾尔语语音特点的符号,增加了几个字母,但字母总数仍为32个。50年代,维吾尔族语文工作者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再次作了增减,消除了一个字母既表元音又表示辅音的情况,使字母总数比以前减少了两个。60年代初进行文字改革,语文工作者创制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新文字方案,并和原有文字并用。后来因推广使用这种新文字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两种文字长期并用也不利于本民族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发展,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老文字的决议》的精神,决定停止使用新文字,同时还公布了新的维吾尔文字母表。此表比原来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字母表增加了2个表示元音的字母。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现代维吾尔语文学语言正字法》。现行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共有32个字母。其中8个表示元音,24个表示辅音。字母表中的多数字母根据在词中出现位置的不同,有单写、后连、前后连、前连4种形式。有些字母没有后连和前后连两种形式,只有单写和前连两种形式。原苏联境内的维吾尔人也曾使用过阿拉伯字母,30年代转用拉丁字母,40年代改用以基里尔方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马兰泰

    清朝大臣。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朗素之孙。雍正七年(1729),追叙曾祖※明安随军征战功,进一等恭诚侯,署前锋统领。九年(1731),从征准噶尔,授参赞大臣,于西尔哈昭击退准噶尔军,以功

  • 高定元

    ? —225三国时蜀国叟人(又作越嶲夷)首领。亦作高定。率部众居越嶲郡(以今西昌市为中心的四川省西南地区),称“叟帅”(又作越嶲王)。蜀昭烈帝章武年间(221—223),乘中原群雄争战,遣兵围攻新道县

  • 巴雅思哈勒昆都楞汗

    见“昆都力哈”(1410页)。

  • 乞庆哈

    蒙古语“彻辰汗”的异译,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 阿里底部

    见“斜离底”(2076页)。

  • 十二小邦

    吐蕃古代小邦(部落)名。主要分布于今西藏地区。据敦煌藏文文书载,十二小邦即:琛域、羊同、娘若波噶、努布域九郡、尼洋香波、吉日绿林、恩雄杳那、倭铺邦喀、格希札(?)、工域哲那、三大尼洋地、达波四方地。《

  • 全无种羌

    ※东羌的一支。居上郡(治肤施县,今陕西榆林县东南)。参加历次羌民大起义。元初五年(118),种人雕何被汉度辽将军邓遵收买,刺杀滇零部下起义将军领狼莫,使起义瓦解。雕何封羌侯。

  • 阿速江

    见“乌苏里江”(341页)。

  • 孛栾台

    蒙古国将领。阿儿剌氏。又译孛罗台。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子。初袭右手万户,屯驻阿尔泰山。元太宗八年(1236),以父功,赐广平路17300余户为食邑。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拥

  • 世德

    见“硕德”(20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