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西文

纳西文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解放前,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叫东巴文,另一种叫哥巴文。未能在群众中广泛使用。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对纳西语进行了普查,提出了纳西语划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并以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设计了26个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方案(草案),经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讨论通过,经批准后曾在丽江地区小范围试验推行过。1958年因“左”的干扰而停止试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纳西文又重新得以试行,与此同时,对原方案作了小量的修订。修订后的文字方案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30个辅音字母,11个元音字母和3个声调字母。纳西文用6个重叠字母表示浊辅音,还用了部分双字母表示一个音位。元音后的r表示卷舌现象,用字母间加撇表示隔音符号。纳西文的试验推进,受到广大纳西族群众的欢迎。在丽江县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活动,并在部分小学进行试点,效果良好。与此同时,出版了课本、报纸和通俗读物。群众学会了纳西文以后,用它来创作诗歌和文艺作品,对活跃纳西地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 硕德

    ?—1294?元朝将领。又译世德、拾得。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后裔,※乃燕之子。智敏有干才。中统(1260—1264)初年任宿卫,典朝仪。继任同知通政院事。以吾者、吉烈灭2部扰边,受命前往招谕,执

  • 交根钱

    民国时期广西凌乐县政府对当地瑶等民族一种敲榨性剥削。当地县府掌握一部分“官田”,若要租种,首先携带鸡、酒等礼物去县衙申请租种,主管人同意后给划出一块土地,按播种籽面积先收取若干银元(1斤种籽面积,收取

  • 蕃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景宗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以谟宁令(天大王)野利仁荣主其事,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译为蕃语,用蕃文(西夏文)书写,教授学生。学生皆选自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

  • 郭隆真

    1894—1931无产阶级革命家。女,原名郭淑善,后化名嵌浚、林一等。直隶元城县(今河北大名)人。回族。1913年由元城高小被选送到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中,与马骏、刘清

  • 瑚尔哈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 阿努达喇

    ?—169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人。简称阿努、阿奴,也称阿努哈屯。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图汗孙女(一作女,误)。美而慧。初嫁※僧格。康熙九年(1670),僧格在内乱中被杀后,使人间道至西藏告僧格弟噶尔丹,

  • 冉魏

    十六国时期汉人冉氏所建政权。冉氏为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冉瞻、※冉闵父子为后赵石虎收为养子、养孙,遂从石姓。屡从征伐,多有战功,位高爵显。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后,闵持权擅专朝政,屡谋逆

  • 牂牁蛮

    见“牂柯蛮”(1960页)。

  • 广右战功录

    书名。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

  • 五路把都儿台吉

    ?—1613或1614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称五路黄台吉、那木儿台吉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次子。领土默特属部兀鲁特。驻牧于山西天镇以北。隆庆五年(1571),明蒙通和,受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