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特文

粟特文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有粟特人聚居。本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掘出粟特文经典多种,西方一些探险家从我国敦煌及其附近盗大星粟特文文献。后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一些地方发现不少粟村印章、钱币、文书档案、壁画等珍贵资料,为研究粟特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粟特文出自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只有19个字母,是一种没有元音符号的音节文字,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读不同元音,写法也有所改变。由于受汉语的影响,粟特文原来从右到左横写的习惯,后来部分文献改为从上到下竖写,迄今发现的最早粟特铭文为公元2—3世纪产物,粟特文消失约在11世纪。现存粟特文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币、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我国境内发现的多半是佛教经典,有助于研究佛教在中亚的研究。敦煌附近汉代烽火台遗址出《粟特古书简》,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此外,还有文学作品,铭文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对粟特文的研究自本世纪初开始。德国、法国、苏联、蒙古、日本等都有一些专家从事粟特文献的研究,发表的著作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字、文献考注和译注等。近1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有人研究粟特文,发表了一些文章。

猜你喜欢

  • 玉树

    旧称达木,藏语称“结古多”。 ①自治州名。在青海省西南部,与西藏、四川、新疆相邻接。面积40万平方公里,明清时辖25族(部落),皆系土司。唐宋为吐蕃地,明属朵甘都司,清属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常代表各族办

  • 段素贞

    即“段素真”(1698页)。

  • 吴不尔

    ?—1433明宣德年间贵州苗民起义首领。贵州乌罗府新朗寨(今松桃境内)人。当地苗族首领。宣德初,湘黔边区旱灾,苗民生活困苦。六年(1431),苗民龙三、白大虫等起而暴动。翌年,他亦率众举事。攻清浪(今

  • 五常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在欢喜岭(即今黑龙江五常县)。辖域东西212里(又书312里),南北235里(又书240里)。东界长寿县,西连榆树直隶厅,南接舒兰县,北邻双城

  • 许世亨

    ?—1789清朝将领。四川新都人。回族。先世出自新疆回部。初为骑兵。从征金川、西藏有劳绩,官守备。又征金川,以功赐“劲勇巴图鲁”号,擢参将。乾隆四十一年(1776),金川平,任云南腾越镇总兵。四十九年

  • 阿离合懑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臂鹰鹘者”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景祖子※完颜阿离合懑,世宗孙完颜瑑原名亦为阿离合懑。

  • 须虑

    古越人语音译。越人对船的称呼。《越绝书》:“越人呼船为须虑,即鸼也。”《正字通》:“船小而长者曰鸼。”

  • 扎尔鼐

    ?—1728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僧人、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扎尔鼐·罗追杰布。西藏拉萨人。藏族。曾任七世达赖喇嘛仓储巴,康熙五十九年(1720),拥护清军入藏平定侵扰西藏之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军,

  • 靺鞨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南北朝时“勿吉”同音异译(一说为勿吉转换读音而成靺鞨,今有人认为是“貊貉”转音)。下分众多部落,著名者有粟末、伯

  • 阿黑麻

    ①(1465—1504)东察合台汗国可汗。蒙古族。※羽奴思汗次子(《明史》作阿力之子,不确)。羽奴思汗长期生活于塔什干,一些不惯于城市生活的蒙古人拥阿黑麻逃回蒙兀儿斯坦。1487年羽奴思汗卒,长子※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