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第巴

第巴

藏语音译,又译牒巴、第悉。原意为“部落长”、“头人”、“领袖”。清初西藏地方官名,意为“政务总管”,代表达赖喇嘛参加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五世达赖喇嘛命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权力甚大,俗称藏主。康熙六十年(1721)清朝废第巴掌政制,行噶伦联合掌政制,后遂成地方行政官员职称,似营官,按地方大小设1—2名,管理地方一切事务。凡其任命调遣以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印信为凭。同治(1862—1874)年间霞扎·旺曲结布执政时,一度取消掌办商上事务,以第巴取代之,恢复五世达赖喇时之职权。西藏某些部落的头人及地方实力集团领袖人物亦有此称谓。

猜你喜欢

  • 提云般若

    唐代佛教译经师。又称提云陀若那。原籍于阗。学贯大小乘经教。武则天永昌元年(689)致长安(今陕西西安)。住于魏国东寺,先后译出《华严经》分品及《法界无差别论》等经。

  • 大彝震

    ?—857渤海国第十一世王。宣王※大仁秀孙。唐大和四年(830)仁秀死,以嫡孙权知国务。次年,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改年号咸和。即位后,在其祖父“中兴”的基础上,使“海

  • 麦力哥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亦作麦力艮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孙,※不只吉儿台吉子。驻牧于山西偏关外,距明塞六七百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山

  • 八剌哈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八剌合赤”、“巴剌合臣”。《元朝秘史》释为“管城的”。《元史·兵志》:“司阍者,曰八剌哈赤。”太宗窝阔台时始置,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上都留守司有八剌哈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二世

    1764—1836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归化城土默特旗人。蒙古族。幼名热西尼玛。孟克章格亚第三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一世圆寂,经班禅指名寻访,由章

  • 九项任务

    1935年4月新疆军阀盛世才提出的施政纲领。内容为:彻底厉行清廉;发展经济和提高文化;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全省动员努力春耕;便利交通;保持新疆永远为中国领土;反帝反法西斯和永久维持中苏亲善政策;建设新

  • 石柳邓

    1737—1797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大塘人。苗族。家贫,靠耕种少量土地和卖草鞋为生。少时习武,正直刚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与四川秀山县青龙屯汉民一起,抗粮抗租,捣毁土司衙

  • 居延部

    见“白霫”(596页)。

  • 朔方

    ①指北方。 ②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银川至壶口的黄河流域,北括阴山南北,南迄陕西宜川、甘肃宁县一带。 ③县名:一为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前秦以后废;一为唐贞观二

  • 古列坚

    蒙古语音译,又译古列格、古列干,意为“女婿”。古代蒙古社会有女婿入赘之习俗,为母权制关系一种遗俗。铁木真(成吉思汗)七世祖辈纳臣就曾于巴儿忽部为赘婿,其本人9岁时,亦曾留在弘吉剌部德薛禅家为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