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方政区名。汉建安(196—220)中,公孙康(一作公孙度)分乐浪郡屯有县(治所在朝鲜黄海道黄州)以南带方等7县置。因地处带水(今朝鲜载宁江,亦曰月塘江)流域而得名。治带方县(故址今一般认为在黄海道
1832—1898清末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乐道主人,又号鉴园。宣宗※旻宁第六子,少时勤敏,道光帝欲以为皇储,临终时亲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直逼北京。署领侍卫内大臣巡防
明清时四川土司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司治今阿坝州理县杂谷脑。管辖藏民和今茂县曲谷(“后番”)、雅都(“新番”)、维城(“旧番”)等地羌民。相传其先世为吐蕃维州刺史悉坦谋。唐大和五年(831),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
西夏佛教洞窟。位于甘肃武威县张义乡下西沟岘山中。人工挖成,有门,内有抹白灰泥的佛座和小土塔等。1972年1月被采药材群众发现,保存下来的西夏文物近百件。其中有西夏文印本佛经、佛画、发愿文、《杂字》,西
北魏大臣。字阿龙。匈奴独孤部人。东雍州刺史※刘乞归之子。原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后徙河南洛阳(今洛阳市)。宣武帝(499—515年在位)时,任给事。请疏黄河,以通漕运,授龙门都将。以历年功不就,
藏语音译,意“游民”。旧时西藏地区的一个社会阶层。指一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劳动能力,而主要依靠不正当方法,如行乞、卖淫、偷盗谋生者。与内地“游民无产者”不同的是在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对农奴主的人身依
汉代匈奴城名。位于阗颜山(又作寘颜山,约为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支)附近。赵信原为匈奴小王,降汉,封翕侯。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以前将军随卫青击匈奴,失利,复降匈奴,封为“自次王”,位尊仅次于单于,单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孙鸣琴等应包头临时县长刘澍之请,于1938年着手编写,越7年脱稿,包头市大北纸庄印刷。5册,分10卷:卷一地方史:包头沿革史;卷二地方志:疆域、城市、山脉、河流、交通、古迹;卷
官署名。渤海王国仿隋唐制置。据其地位、职能,显系得名于唐之政事堂(宰相办公处)。为辅佐国王统治的三省之一,是三省中的中枢。比唐之尚书省。掌执行王国的一切政令,为王国最高行政庶务机构。设大内相1人,比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