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皇太极

皇太极

1592—1643

即清太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自幼好学,勇力绝伦,多有战功,深得父偏爱。天命元年(1616),封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并列为四大贝勒,俗称第四贝勒。任正白旗旗主贝勒。参与国政,“共理机务”。其文武才能,冠绝满族诸贵族。天命四年(1619),在萨尔浒大战中,转战3路,卓著战功,被努尔哈赤视为“如身之有目”。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以“深契先帝圣心”,为代善等8和硕贝勒推举为后金国汗。次年改元天聪。即位后,改变先攻明的战略方针,制定取朝鲜,攻蒙古的策略,以去后顾之忧。对内审时度势,笼络汉官,安抚汉民,将部分庄园中的汉族“编户为民”。进行社会改革,废止8家分治和4大贝勒共理政务的旧例,加强封建君权。设8大臣或16大臣与诸贝勒偕坐“共同议政”,削弱并分散八旗旗主实权。设立6部,完善封建国家体制。自领镶黄、正黄、正蓝3旗,扩大军事实权,结束八贝勒共理国政的局面,“制令一统之尊”。两次突袭朝鲜,使其朝贡称臣。统一漠南蒙古,笼络蒙古王公贵族,在其封建领主经济基础上,推行军政合一的“盟旗”制度。设立与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增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以增强其战斗力。对明廷采取麻痹政策,声言“讲和”,突扰明边,“残毁”明境。天聪元年(1627),亲率大军攻宁远、锦州。三年入龙井关,进逼北京,强占遵化、永平、滦州、迁安4城。六年,攻大凌河城。九年(1635),定族名称满洲。翌年四月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三年(1638),派军入明境,下40余城,掠25万人。四年攻松山。五年困锦州。七年发动松、锦大决战,使明军精锐丧失殆尽。鉴于太祖时期社会生产的严重破坏,积极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颁布保护农田法令,加强内外贸易。推行科举,荐举贤才。令巴克什达海改进满文,制出有圈点的新满文。八年(1643)八月九日卒。终年52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

猜你喜欢

  • 库咕笳

    古土族语音译,意为“问答”。土族传统山歌。流行于青海民和县赵木川一带,故又称“赵木川花儿”,亦称“阿呷哟”(土族语,意为“姐姐”)。形式有两句头、三句头和四句头,但其曲调只有三个乐句。唱时采用重复或加

  • 沙陀

    古族名。一作沙陁。西突厥别部,也称沙陀突厥。据说为处月种,以朱耶(朱邪)为姓,一说“处月”、“朱耶”为同音异译,皆系“沙碛”之意。唐贞观(627—649)年间,居金娑山(今新疆尼赤金山)以南,蒲类海(

  • 刘犍

    ?—386北魏时匈奴独孤部首领。又作刘鞬。初依居贺兰部。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弟刘奴真率别部附魏后,被迎归,得弟禅让,领部众。为谢贺兰部贺讷之厚待,遣弟刘去斤献金马,并欲叛魏,改从贺兰部,为奴真所

  • 令居塞

    古地名。在今甘肃兰州北永登县小咸水东岸。有误以为在永登城西北,或说即大通河东岸之连城。《汉书·地理志》:“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涧水即今永登县庄浪河东之小咸水,“涧”、“咸”同音

  • 练地

    解放前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一种轮作方式。过去景颇族人耕作不重视人工施肥,旱地开荒的第一年,一般不种稻谷,而栽种豆类、棉花等作物,称之为“练地”,第二年种旱谷时才长得好,种二三年地力耗尽,产量递减,即行丢

  • 山讹

    参见“横山羌”(2487页)

  • 西林布

    ?—1859清朝武官。达斡尔族。姓阿勒丹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佐领驻浙江,防御英国侵略军从海上进攻。咸丰三年(185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败石达开部于武昌,赐号阿木尔

  • 罗布藏班垫坚参

    清代藏传佛教僧人。又称达擦济咙呼图克图。藏族。生于喀木类乌齐之拉喀色尔地方。被确认为西藏济咙寺呼图克图七世。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卫藏永安寺),属哲蚌寺果芒扎仓,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

  • 宣懿皇后哀册

    石刻名。为哀悼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存沈阳市辽宁省博物馆。汉文合

  • 宰赛

    明末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斋赛、介赛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裔孙,※伯言儿子。部众万余,拥兵5000。占据福余卫故地,驻牧于辽河流域。其盛时势力所及,西起札鲁特,东跨辽河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