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大赉
清末东部蒙古抗垦斗争首领。内蒙古卓索图盟士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全面推行放垦蒙地。三十年(1904),组织武装,进行抗垦斗争,活动于彰武、靖安、洮南等地,屡与官军作战。三十三年(1907)六月,会合巴达尔仓等队伍,多次攻入彰武县境。同年七月,屡拒战清军统领张作霖部,转战于邻近各旗及热河属境。冬,率部退至索伦山。后与郭尔罗斯前旗陶克陶联合,坚持斗争。遭清军追击,八月三日在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套山的战斗中受伤被捕,伤重而死。
清末东部蒙古抗垦斗争首领。内蒙古卓索图盟士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全面推行放垦蒙地。三十年(1904),组织武装,进行抗垦斗争,活动于彰武、靖安、洮南等地,屡与官军作战。三十三年(1907)六月,会合巴达尔仓等队伍,多次攻入彰武县境。同年七月,屡拒战清军统领张作霖部,转战于邻近各旗及热河属境。冬,率部退至索伦山。后与郭尔罗斯前旗陶克陶联合,坚持斗争。遭清军追击,八月三日在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套山的战斗中受伤被捕,伤重而死。
见“庙丁”(1498页)。
?—1395明初将领。又名国胜,字宗异。回族,安徽定远人。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喜读兵书,讲论兵法,精于骑射。元末随父避于山中,据寨自保。至正十二年(1352),与兄国用率众归附朱元璋,备宿卫,居帷幄,参
鄂温克、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着”、“朱”等。含义有二:(1)家、家庭或同一个※撮罗子里的人,是对父系小家庭的称呼。一般以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少数包括三代人,最多的为四代人。男子中的长辈是家庭中的主
见“仡兜苗”(572页)。
见“旗民”(2460页)。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
唐代建置于回纥地区的羁縻机构。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起相继置。初设6府7州(参见“回纥州府”条)。后以南迁者日众,遂扩充为9府18州。据《新唐书·地理七》,9府分别是:达浑都督府,以薛延陀部置,侨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提伦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裕苟、密贵2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遭西秦苑川乞伏国仁袭击。寻高平鲜卑没奕于、东
①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
见“者勒蔑”(13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