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班丹扎什

班丹扎什

十五世纪藏族高僧。又作班丹扎释、班丹扎释巴藏卜。明永乐五年(1407),应明帝邀,赴南京。曾奉明帝命,护送西藏大宝法王德银协巴返藏。后屡奉命出使西域诸地,促使这些民族地区归顺明朝,致使“远夷率服,边境无虞”。后返北京,赐居护国寺,授以僧录司右阐教之职,赐以“弘通妙戒普慧善应慈济辅国阐教灌顶净觉西天佛子大国师”尊号。正统四年至八年(1439—1443),出资助缘兴建北京西郊翠微山法海寺,该寺以壁画超群而闻名于世。十二年(1447),命其徒班卓巴藏卜国师、喇嘛也释巴雕版印刷经其校刊的《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三十二品)佛经,赤宗版、雕图、汉藏合璧,流通京师。景泰三年(1452),受封为大智法王,赐以诰命。圆寂后,葬于京师。今有宣德十年(1435)宣宗为其雕造的等身木像传世(原供于护国寺,今移存于广安门内法源寺后殿西房),并于护国寺内树碑铭刻《西天佛子大国师班丹扎释寿像记》以彰其功,像及碑文均存,《日下旧闻考》有载。

猜你喜欢

  • 漠南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此指大漠以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其地,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乌桓乘匈奴国乱、灾荒,击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后汉书

  • 呼栏哈达城

    见“佛阿拉”(1096页)。

  • 莫那娄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部鲜卑部落名。亦作末那娄、莫耐娄,或误作“莫多娄”。西晋元康七年(拓跋禄官四年,297),该部大人倍斤率部入居辽东,并投拓跋氏。后随北魏徙居代郡(在今河北蔚县西南至山西大同一带)。北魏

  • 扎武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玉树县通天河岸结古镇一带。为玉树较早部落之一。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1949年共传承18代。清雍正时(1723—1735)分扎武、上、下扎武、扎武班石4部,前3者为百户部落,后者为独立

  • 博勒呼济农

    见“伯颜猛可”(1092页)。

  • 秃忽鲁

    ?—约1328元朝大臣。又译秃鲁。蒙古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历任宗正府也可扎鲁花赤(大断事官)、中书右丞、司徒。武宗至大元年(1308),知枢密院事。二年,授中书左丞相。仁宗皇庆二年(

  • 北魏思皇帝

    见“拓跋弗”(1356页)。

  • 西域三十六国

    西汉时西域内属诸国的总称。《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其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东汉荀悦《汉纪》分之为27小国、9个次

  • 子合

    西域古国名。见《汉书·西域传》。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为羌族游牧部落。治呼犍谷,即今新疆叶城南库克牙河谷。地产玉石。两汉时属西域都护管辖,居民从事畜牧业,随畜逐水草往来。东汉时有350户,4000人,

  • 火阿真伯姬

    见“火臣别吉”(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