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崇名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街礼拜。幼聪颖,负笈陕西,从胡登洲后学周老爷弟子细摆阿訇习经,10余年,学成回京,先后在京内外各大寺任教,后入牛街礼拜寺讲经,因排行第四,人称“四阿訇”。讲《尔歌一德》、(认主学名著)、《满推古》、《满俩》、《门达徽氏古兰经注》等。深入浅出,又通儒学,常以伊斯兰教学说与《大学》、《中庸》之义相发明。曾与欧洲耶稣教、日本僧人辩论教义者,每使对方折服。学问和人品都受到人们的崇敬。与钊北李、沧州李(清泰)三分华北讲席,为当时北方经师泰斗。光绪初年卒,终年百岁。

猜你喜欢

  • 葭芦

    古地名。又作茄芦。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白龙江东岸。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武都国君主杨文德为北魏军所逼,奔守此城。泰始二年(466),杨僧嗣亦在此称武都王。为仇池氐活动中心之一。

  • 排亚

    见“萧排押”(1998页)。

  • 王翔

    ?—1665清代云南临安府王弄山哈尼族首领。又作王朔。顺治十六年(1659),附清,封王弄山长官司副长官。康熙四年(1665),与禄昌贤等反抗清廷改土归流,官兵讨之,自焚死。事平,以其地划属开化府。

  • 芦笙舞

    苗族民间舞蹈。源于庆丰收、祭祀活动,现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常有此舞。男子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伴随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比赛时,吹奏者边舞边作技艺较高的动作,仿效动物姿态及各种劳动及生活动作,如鹰舞、燕舞、

  • 昆·鲁益旺波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名僧。昆杰贝波切之子。先辈曾任赤松德赞的内相。桑耶寺建成后,为最早出家的七僧人之一。精通梵文及佛典,曾将许多佛经译成吐蕃文,为赤松德赞时著名“三中译师”之一。

  • 中山武公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属白狄鲜虞氏,姬姓。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立为国君,称中山武公,建都于顾(在今河北定县),是初见于文献记载并拥有“公”衔的中山国君。据中山国方壶铭追述,武公之前,尚有文公。武公

  • 国罡上王

    即“故国原王”(1578页)。

  • 女真进士题名碑

    碑名。又称“宴台碑”、“宴台女真国书碑”等。以女真文字题刻,记录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及第进士的情况,包括试题、考中者姓名及其里贯等内容。共有女真文字23行,据道光年间拓本,额题12字,正文尚存1

  • 九松

    ?—1868清咸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凯塘(今凯棠)人。苗族。家贫,少习武功,素有“百人敌”之称。咸丰(1851—1861)初,受白莲教和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与苗民※高禾组织台拱、黎平、古州(今榕江)

  • 稠离

    即“稠雕”(2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