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蜡幔
蜡染古名。南方少数民族工艺技术之一。宋代已见记载:“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溪蛮丛笑》)。蜡染工艺制作方法,先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成液态,用蜡刀蘸蜡液绘于布上。经染色,变成蓝、灰、红、棕等彩样。着色后,用清水加温将蜡溶化,即显现白色花纹。蜡染布原流行于我国苗、瑶、布依、侗、壮、彝等民族地区,现已在国际流行。蜡染布除用作服装外,也可用于装饰、装潢。成为我国出口工艺品之一。
蜡染古名。南方少数民族工艺技术之一。宋代已见记载:“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溪蛮丛笑》)。蜡染工艺制作方法,先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成液态,用蜡刀蘸蜡液绘于布上。经染色,变成蓝、灰、红、棕等彩样。着色后,用清水加温将蜡溶化,即显现白色花纹。蜡染布原流行于我国苗、瑶、布依、侗、壮、彝等民族地区,现已在国际流行。蜡染布除用作服装外,也可用于装饰、装潢。成为我国出口工艺品之一。
元朝大臣。又作岳璘帖穆尔。畏兀儿人。唐回鹘国相※暾欲谷后裔,※仳俚伽帖木儿弟。初奉亦都护(国主号,意“幸福之主”)命赴蒙古汗廷,年15,以质子从成吉思汗征讨,多战功。精通畏兀儿文,奉命教皇弟斡赤斤诸王
见“朱舍里部”(793页)。
?—1652清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天聪三年(1629),从征明,破敌于通州河边。六年(1632),从征察哈尔蒙古,破敌于兴安伊喀伦地方。崇德六年(1641),再征明,围锦州。次年,叙功授半个前程。顺
见“元诩”(227页)。
旧时撒拉族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来源,一说撒拉族始祖※尕勒莽有6个儿子,繁衍成6门(支派),长子和次子各有一妻一妾,多出两支,合为8户,逐渐形成循化街子地区的8个村庄,即上
地名。云南德宏州陇川县的户撒、腊撒两大坝子统称。阿昌族主要居聚区之一,该地区还居住有僳傈、傣、汉等民族。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将沐英征麓川时曾占领该地,并在此屯兵,后又将该地据为私庄,称“沐庄”
?—384十六国时期西燕建立者。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前燕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暐弟。前燕光寿三年(359)封济北王,后为苻秦北地长史。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与暐及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又译乞脱乞迪尔爱脱、祈脱齐地尔。塔吉克语,意为清除烟尘。有除旧迎新之意,与汉族春节相似。约于公历3月中旬举行。节日前夕,每户都要把室内所有家具什物搬往户外,进行大扫除。后于四面墙
①维吾尔语音译。意为“腰站”,指设于驿路两大站之间的小站。以供过往商民饮水与休息之用。汉民讹呼为“阑干儿”。 ②清代新疆地名。见《西域水道记》。位于古里峡(古尔恰)西120里,鄂什(奥希)东80里。即
东汉至隋唐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乌浒蛮、乌浒僚,唐代称乌武僚、西原蛮、黄峒蛮、峒僚。分布于广州以西,交州以北(今广东、广西一带),集中居住在广西的左、右江流域及钦州、合浦、玉林等地。 《后汉书·南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