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文鉴

清文鉴

书名。清官修满文分类大型辞书。计有《清文鉴》、《满蒙文鉴》、《增订清文鉴》,三体、四体、五体清文鉴等多种。《清文鉴》为傅达理、马齐、马尔汉等奉敕编,康熙帝审定。康熙十二年(1673)始修,四十七年(1708)书竣。分280类,收词12000余条,附有按字母排列的总纲索引。有清代刻本,后收入《四库荟要》。《满蒙文鉴》为拉锡等编,康熙四十九年(1710)开始编,五十六年(1717)书竣。所收词与《清文鉴》相同,用满蒙两种文字注释。《增订清文鉴》为《御制增订清文鉴》的简称,又名《两体清文鉴》,大学士傅恒(1720—1726)奉敕编,乾隆帝审定。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成,越二年(1773)刻印。该书以康熙《清文鉴》为基础大加增删,增收新词4700余条,凡18000余条。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正编41卷,补编5卷。改文言为日常用语。曾收入《四库全书》小学类。《三体清文鉴》为永瑢等奉敕编,乾隆四十四年(1779)完竣,五十七年(1792)刻印,该书是由《清文鉴》和《满蒙清文鉴》发展而来,因此又称《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御制增订清文鉴》有很大差别,取消了满文注解,以3种文字循环标记。 《四体清文鉴》编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六十年(1795)之间,刻本完成于19世纪初。有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该书由《御制增订清文鉴》发展而来。是满、藏、蒙、汉4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没有注音和注释。《五体清文鉴》,即满、藏、蒙、维、汉5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词汇与《四体清文鉴》相同,仅增加一栏维吾尔文和三栏注音。约成于乾隆末年。只有抄本传世。原本6函,36册,共2563页,1957年民族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具有历史和实用价值,是学习、翻译和研究满文等文字的重要文献。

猜你喜欢

  • 温布

    藏语音译。旧时藏族地区寺院“译仓”主持者的称谓。系终身职,由寺院大活佛委任本人的兄弟或近亲充当,不经选举考试。掌管寺院行政与经济大权,管辖下属寺院,可派代表到部落办事。兼管司法、监狱。地位仅次于活佛,

  • 多尔济色布腾

    ?—173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噶尔丹策零同曾祖兄弟,清札萨克辅国公丹济拉长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袭父爵。五十四年(1715),因准军侵掠哈密,奉命率兵驻杭爱山,抚降贡楚克臧布

  • 西洱河风土记

    书名。唐人梁建方撰。卷数不详。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地区,将松外蛮和河蛮等部及所在地的见闻纂录成书。转录入《通典》、《新唐书》、《唐会要》等书。此书记载了洱海地区的风俗物产和社会情

  • 思州宣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

  • 客列木臣

    即“客儿木真”(1752页)。

  • 摩尼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明尊教。公元3世纪时波斯人摩尼(216—227)创立。是在袄教二元论基础上,吸收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教义而形成的。崇拜四大尊严。奉《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

  • 大青山

    参见“阴山”(933页)。

  • 莫昆义善

    古代锡伯族人对氏族会议之称呼。莫昆义善由“莫昆达(氏族长)”和成员若干名构成。莫昆达由氏族中辈分高、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成员是从祖辈、父辈、子辈和孙辈中通过共同商议各挑一人充任;妇女也以同样方法各选一

  • 耶律术者

    ?—1115辽末将领。字能典。契丹族。为于越蒲古只之后。史载其身材魁伟,长于雄辩。天祚朝入仕,乾统初年,补祗候郎君。六年(1106),加观察使。时东北女真勃兴,迅入辽地,天庆五年(1115)正月,兵抗

  • 象脚鼓舞

    傣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多在节日或喜庆日于场院、草坪、坡地或大路旁表演。分为大鼓舞、中鼓舞、小鼓舞、集体舞等几种。可由1人、2人以至多人表演。舞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