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城遗址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车骑将军卫青修筑长城,太初三年(前102)在阴山以北建筑长城,汉代两次修筑长城,经过实地调查,在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草原上,现仍可清晰地看到两条平行的长城遗迹,其东自固阳县东北始,蜿蜒向西北行,经过茂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又由潮格旗的巴音努鲁西北伸向远方。同时修筑两条长城是为了加强防御能力。草原地带的长城遗址,皆为夯筑。现仍可看到宽约4—5米,高约半米时断时续的土棱。山丘地带的长城遗址,则用石筑。在潮格旗朝鲁库伦古城出土有弩机、甲片等武器装备。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车骑将军卫青修筑长城,太初三年(前102)在阴山以北建筑长城,汉代两次修筑长城,经过实地调查,在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草原上,现仍可清晰地看到两条平行的长城遗迹,其东自固阳县东北始,蜿蜒向西北行,经过茂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潮格旗,又由潮格旗的巴音努鲁西北伸向远方。同时修筑两条长城是为了加强防御能力。草原地带的长城遗址,皆为夯筑。现仍可看到宽约4—5米,高约半米时断时续的土棱。山丘地带的长城遗址,则用石筑。在潮格旗朝鲁库伦古城出土有弩机、甲片等武器装备。
?—1759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博罗尼都、布那敦、布拉敦,布尔罕尼丁。号大和卓木。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长子。生于伊犁。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说1
即“完颜奴申”(1151页)。
又作“九脚白旗”、“九游白旗”、“九斿大旗”、“九足白旄纛”。指有九条飘带的纯白大旗。古代蒙古人崇九尚白,以九为重,以白为吉,故此旗寓高贵吉祥之意。1206年,铁木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集贵族大
见“耶律有尚”(1309页)。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
清代官员的冠饰。以鹖鸟羽毛制作,插于冠后,蓝色,故称。原定,五品以上官酌情赏戴花翎,六品以下即赏戴无眼蓝翎,以示辨别。侍卫中蓝翎侍卫、銮仪卫中满洲整仪尉、六品苑丞、前锋校、护军校等,例戴蓝翎。初用以赏
见“耶律王祥”(1307页)。
书名。亦称《兴复哈密记》。明马文升(1426—1510)撰。1卷。文升字负图。钧州(今河南禹县)回族。景泰(1450—1456)进士,累官兵部尚书。是书记述明太宗封元遗臣脱脱为哈密忠顺王,建立哈密卫,
见“诺雷部”(1953页)。
见“格桑嘉措”(18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