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求那跋陀罗

求那跋陀罗

394—468

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其名意译功德贤。号摩诃衍。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幼学五明诸论,由读《杂阿毗昙心论》而信佛。后出家学习大小乘教义,尤精大乘佛学。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至广州(今广东番禺),被文帝迎往建康,住祗洹、东安等寺,致力译经。颜延之、王义康、王义宣等人均敬之为师。译作有《杂阿含经》、《胜鬘经》、《楞伽经》、《相继解脱经》、《无量寿经》等13部73卷。《杂阿含经》的译出,终于使《四阿含经》的汉译得以全部完成。而《胜鬘经》、《楞伽经》的译出,对如来藏教义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后世楞伽师学派的形成就是从此开始的。

猜你喜欢

  • 酋望

    唐代南诏职官名。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据《新唐书·南蛮传》:其职位在※久赞之下,※正酋望之上,犹试官也,秉政用事,权力极大。尚可兼任※九爽、※三托之官。

  • 太子坟

    羌族传统故事之一。流传于今四川汶川县威州地区。传说很早以前,龙山上住着姓王的羌人,家里母子两人。儿子名王谷之太,职明能干,勤劳孝顺,为羌民所喜爱。有一年龙山遭灾,庄稼颗粒无收,土司又勾结官府,派兵到各

  • 韦同烈

    ?—1451明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兴隆(今黄平)人。苗族。景泰元年(1450),自称苗王,率数万苗众反征粮征款、滥派杂役,攻城池,杀官吏。围兴隆、新添(今贵定)、平越(今福泉)、清平(今凯里)等

  • 游牧八旗

    清代中央部院直辖的蒙古旗。即内属旗。特点是:多以获罪者部属,或需要加以防患的降众编设;不设札萨克(旗长)和会盟,多置总管于本旗营内执行各项政令、差役,凡事无自主权,须接受严格控制;平时其兵差亦由国家供

  • 辟奚

    即“碎奚”(2351页)。

  • 衮觉穷乃

    明代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一世。藏族。出生于多康维家族,为帕巴拉父系嫡亲。于西藏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拜嘉样列巴却觉等为师,修显、密二宗。曾为帕巴拉呼图克图一世经师。帕巴拉于波密与工布交界处建第穆拉喀洛色林寺

  • 皇建

    西夏襄宗李安全年号。1210—1211年,凡2年。

  •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清代新疆南八城军政长官。又称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 1759)置。初驻叶尔羌(今莎车)。二十六年(1761)移驻喀什噶尔(今喀什)。综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

  • 耶律挞不也墓志

    见“故耶律氏铭石”(1578页)。

  • 指挥同知

    见“指挥使”(16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