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统治民族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因而形成了民族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即列宁所说:“民族压迫政策是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的遗产,地主、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支持这种政策,是为了维护其阶级特权,分化各民族的工人。”(《列宁全集》第24卷第269页)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大多数朝代汉族统治阶级和元朝的蒙古统治阶级、清朝的满族统治阶级对异民族都是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这种压迫政策表现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的岐视和强制同化,给被压迫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和伤害,往往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和暴力斗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不仅对本国内的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对其它弱小国家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这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经常成为国与国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压迫制度被废除,民族之间的关系成为平等关系。

猜你喜欢

  • 镇燕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黑水镇燕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驻地黑水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备契丹、鞑靼和回鹘。一说驻地在兀喇海城(今甘肃山丹县境)或肃州(今甘肃

  • 音吉善

    参见“家素谋”(1947页)。

  • 月脱

    见“喝盏”(2204页)。

  • 略阳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天水郡(治今甘肃通渭县西)。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陇城镇。东汉改为略阳县,属汉阳郡。晋属略阳郡(治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战国时此地为白马氐之东

  • 勐阿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明宣德间(1426—1435),刀嵩食邑于勐阿。成化六年(1470),勐遮先钪亮派子刀暹阇屯垦于此。传至叭古,于雍正七年(1729)因随征有功,授土把总职。传至召捧翁

  • 合鲁碗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丹书克

    藏语音译。意为“贡折”。即附有礼品之庆祝表文。例于清朝皇帝喜庆典礼之日呈进,以表示祝贺。始于五世达赖喇嘛遣使向顺治帝呈送附有礼品之信件。后历世达赖喇嘛、班禅、各大呼图克图及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等官员,常以

  • 巴特玛

    ?——1672清朝大臣。博尔济吉特氏。伊苏特之孙。天命四年(1619),随伯父宰桑古英和硕齐率族归后金。天聪二年(1628),授游击世职。五年(1631),随太宗征明,攻大凌河。六年从征察哈尔部。崇德

  • 大策凌敦多克

    见“大策凌敦多布” (100页)。

  • 契臂

    古代越人表示盟誓的一种风俗。《淮南子·齐俗训》:“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有说是文身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