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武陵蛮

武陵蛮

又称※五溪蛮。汉至宋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分布在武陵郡而得名。古※九黎、※三苗部落后裔,一说※槃瓠蛮后裔。分布在今湖南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北部以及与湖南相邻的黔、鄂、桂部分地区。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称※黔中蛮。汉光武帝时,其族民兴盛。建武二十三至二十五年(公元47—49)间,精夫※相单程据险攻县城,大败刘尚、※马援等汉军的进攻。后起义斗争,绵延不绝。建初年间(公元76—84年)、澧中(今湖南澧县)、溇中(今湖南慈利、石门)诸蛮举兵。永元四年(92年),溇中、※澧中蛮※潭戎等起事。元初二至三年(115—116),充中、澧中、溇中、零陵诸族,因郡县徭税失平,攻城,杀长吏。永和元年(136),因汉顺帝增其租赋,引起武陵各族民众不满,澧中、溇中聚众2万余人围充城,攻夷道(今湖北宜都)。永寿三年(157),至中平三年(186),长沙、零陵和武陵诸蛮族时服时叛。三国时,蜀、吴政权在武陵地区对峙,时有争夺,形成拉锯状态。黄龙三年(231),武陵诸族聚集数万反吴。反赋役斗争连续不断。其民重祭祀、信巫鬼。以农耕为业,兼畜牧、狩猎。《汉书·地理志》云:“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蠃蛤,食物常足”。其民已使用铁质农具和兵器。采炼朱砂、水银,纺织賨布、溪布或葛布以及※点蜡幔(蜡染)。称首领为※精夫、渠帅。各邑君长,皆赐有印绶。其民与今苗、土家、瑶、侗、仡佬、壮等族有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乌撒军民府土知府

    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乌撒路军民总管储,参用土官。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军抵曲靖,都督胡海洋部抵永宁,故元右丞女土官实卜集兵于赤水河抗拒,战败降附。十六年,其地

  • 哈萨克汗国

    古国名。15世纪20年代,中亚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分裂,东部为乌兹别克汗国所据。1456年,汗国部分游牧部落因不堪忍受阿布勒海尔汗压迫,在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率领下,东迁至吹河和塔拉斯河流域,受到察

  • 南益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则□”,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一。

  • 乙室奥隗部

    契丹部族名。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所俘※奚族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兵马司(一作东北路女真兵马司)。

  • 怀信可汗

    ?—805唐代回鹘汗国第七代可汗。即��跌骨咄录。䒽跌氏,又作阿跌氏。少孤,为大首领所养,辩敏材武。历仕天亲、忠贞、奉城可汗次相、�ᘆ

  • 那彦保

    见“那彦宝”(930页)。

  • 梅知

    见“梅只”(1979页)。

  • 尉迟炽繁

    566—595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鲜卑尉迟氏。蜀国公尉迟迥之孙女。有姿色。初适杞国公宇文亮子西阳公宇文温,以宗妇例入朝,为赟逼幸。及亮反,温被诛,被召入宫,拜为长贵妃。大象二年(580)三月,立为天

  • 噶丹巴·玛本索南杰波

    西藏噶丹巴族先民。又称米琼屯结。藏族。生于拉萨上游的林地。14世纪末15世纪初人。出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臣噶尔东赞家族,父噶德桑波在元代蔡巴万户长哀嘎多吉手下为官,后为帕竹政权乃溪卡宗本之侍从,旋任拉

  • 达头可汗

    西突厥可汗。又作达度、地头。名玷厥。阿史那氏。※室点密可汗之子。原为突厥汗国西面可汗。早年随父征柔然、哒,立有战功。北周宣政元年(578),率兵攻肃州(今甘肃酒泉),因于阗、挹怛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