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真诠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初刻本,清顺治、嘉庆、同治、光绪等版本。又有1922年北京清真寺刊印本,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1944年四川成都铁华锋重刊本。解放后,有此书及其另著《清真大学》、《希望正答》合印的一册本。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初刻本,清顺治、嘉庆、同治、光绪等版本。又有1922年北京清真寺刊印本,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1944年四川成都铁华锋重刊本。解放后,有此书及其另著《清真大学》、《希望正答》合印的一册本。
成语。典故出自汉代。西汉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遣王然于等出使西南夷,求通身毒国(今印度)。至滇,滇王与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后用来比喻
参见“高皇歌”(1915页)。
见“萧韩家奴”(2002页)。
见“夷水”(759页)。
岭南西瓯人。汉初为桂林监,役属南越国。武帝时南越丞相吕嘉公开反汉。元鼎五年(前112)秋,伏波、楼船等将军奉命率师从水、陆两路征伐南越。他告谕瓯、骆40万众附汉,被封湘城侯。
唐末将领。五代后晋君主※石敬瑭高祖。一说其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落西裔,故有的居于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唐元和(806—820)中,随沙陀军都督朱耶
?—1074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
即“猛安谋克”(2077页)。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鲜卑大人密贵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二年(387),与裕苟、提伦二部于六泉(在襄武县东北,今甘肃陇西东北,一说在高平,今宁夏固原),遭西秦苑川王乞伏国仁率3万骑袭击,继之,高
见“辖里尀”(24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