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沙扒起义
近代云南丽江县傈僳族农民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1919年3月初,傈僳族群众2千余人因不堪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在楚沙扒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义军以弩弓、长刀等原始武器与前来镇压的官军及地主武装在三仙估、羊场、大石色、铺子岗等地多次展开激烈战斗。因寡不敌众,义军伤亡甚重,转战至维西(治今云南维西县)。最后,楚沙扒在维西四石洞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近代云南丽江县傈僳族农民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1919年3月初,傈僳族群众2千余人因不堪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民族压迫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在楚沙扒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义军以弩弓、长刀等原始武器与前来镇压的官军及地主武装在三仙估、羊场、大石色、铺子岗等地多次展开激烈战斗。因寡不敌众,义军伤亡甚重,转战至维西(治今云南维西县)。最后,楚沙扒在维西四石洞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见“失里绵卫”①(591页)、“失里木卫”(591页)。
元朝将领。钦察人。初任宿卫哈刺赤、佥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随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征叛王乃颜,于合泐合河(今哈拉哈河)、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大败叛军。次年,随皇孙铁穆耳败哈
彝语音译。意为黑彝主子们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细荞麦面加工成饼子,解放前专供奴隶主食用。奴隶们只能以荞麦皮、野菜做成的※仆杂充饥。
见“遥里”(2370页)。
?—1635后金将领。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其先出自蒙古,居叶赫。初率72人投努尔哈赤。有勇略,通蒙、汉文,赐号“巴克什”。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从征乌喇部,以功授三等副将。天命十一年(1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卫治在黑龙江同江县境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处附近查匪噶山(札匪噶珊)。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碌曲县西仓乡和拉夫关乡。南接双岔部落,北邻夏河县阿木去乎部落,西界青海河南蒙古达日部落。“西仓”,藏语音译,意为“吉祥窝”。约14世纪时,萨迦王朝从西康派一户至此管理该地,生2子,后
书名。明海滨野史(一说作者康熙中叶人伪托)撰。3卷。记述明代女真族源流,各部间的交往及同明朝的关系。内容与《东夷考略》、《山中闻见录》大致相同,稍增加了一些内容。对满族史的研究有参考价值。有《清初史料
蒙古国大将。又译忒孙。札刺儿氏。孔温窟哇第五子,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弟。据《史集》载,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受封左翼千户长,与族人同领本族2千户。领本部兵2千随兄征战。太祖十四年(1219
见“把汉比吉”(10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