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雅语

木雅语

我国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木雅”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九龙等县,以及雅安地区的石棉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1.5万左右。木雅语分东、西两个方言。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上也有一定差别,不同方言区很难用木雅语交际。以康定县六坝乡木雅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4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其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有唇齿擦音和小舌塞音和擦音。复辅音有7个,由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和塞擦音构成。单元音有21个,分普通元音、紧喉元音和鼻化元音3套,复元音只有后响的,没有三合复元音,后响复元音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辅音韵尾。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较丰富,形态、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分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感情词10类。名词加词尾表示复数和指小。量词较丰富,数词一般需和量词连用,连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数词和量词之间元音要和谐。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格分主格、领格和宾格3种,用词根韵母屈折变化和加后缀的方式表达。反身代词用重叠人称代词的方式构成。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在动词前后加附加成分或动词词根声、韵、调屈折变化和重叠等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大部分采用叠音或双声形式,有级范畴,分普通级、比较级和最高级3种,用加不同前缀表达。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限制、受动、施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单音节或由音节合成的复合词占词汇的多数,加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重叠词根的叠音词以及按一定格式构成的四音联绵等多音节词在词汇中也占一定比例。词的合成主要采用并列、偏正、支配、表达等4种方式。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和汉语,藏语借词略多于汉语借词。

猜你喜欢

  • 李大信

    宋代党项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部将。宋雍熙元年(984),随继迁据夏州地斤泽自立抗宋。九月,被宋将尹宪、曹光实袭击出逃。二年,随继迁等赴银州向宋都巡检使曹光实诈降,设伏诱杀曹光实,

  • 张应禄

    清末将领。字丽生。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咸丰(1851—1861)间,从成都回族将领虎嵩林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转战湖北、安徽、江西诸省,累官至总兵。署浙江杭州协副将。咸丰十年(1860),统

  • 西壁智海

    西夏高僧。党项人。被封为真义国师。在榆林窟(今属甘肃省安西县)西夏晚期洞窟29窟西壁绘有供养像,其像后有沙州、瓜州监军司官员供养像。

  • 乌什

    即“倭赤”(1888页)。

  • 老哈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老合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各十五人来朝,置卫,与塔速儿河七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在该卫下注说老哈河,即辽时土河,源出喀喇沁右翼以南

  • 宁王

    ①辽封爵。世宗庶子只没(一作质睦)应历十九年(969)以事下狱,同年,景宗即位,释其罪,封宁王。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世祖忽必烈第八子阔阔出由※宁

  • 洗袍河

    即“鸭绿江”(1866页)。

  • 汪忠臣

    1219—1266蒙古国将领。字汉辅。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汪古部人。巩昌府便宜都总帅※汪世显长子。太宗七年(1235),随父降蒙古,留质太宗处。后以管军总领随军攻宋四川,破文阶,攻成都。乃马真

  • 藏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部分居民的自称。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上游及桑河下游。约700多人(1976)。讲自己的土话,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僜人格曼话大致相同。按村落聚居,内部通婚。疾病丧葬时皆杀牲送鬼。

  • 朵罗台

    元朝将领,唐兀氏。著名弓匠小丑之孙。曾从万户也速䚟儿、玉哇赤等累战有功,授前卫亲军百户。积官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后以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