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宁寺

普宁寺

①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普宁寺碑文》、《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皆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左右为钟鼓楼。继进为天王殿5楹,大雄宝殿7楹,供三世佛、十八罗汉。从殿后盘道而上,为大乘之阁,高36米。内供世界最大木质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重110吨。阁四周有五色浮屠,分列四大部洲,构成曼荼罗格局。4角复有一喇嘛塔,代表佛教四智。雄伟壮观。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藏传佛教寺庙。蒙古语称“图格默里阿木尔吉古鲁赫齐苏默”。位于喀尔喀蒙古科布多(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清政府拨银万两,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建成。红色围墙。山门有四大天王巨大塑像。佛殿北墙立有佛祖宗喀巴及观音像,两侧分立16尊“乃丹”(即罗汉)。寺内有乾隆皇帝敕立的石牌两块。喇嘛来自厄鲁特及明阿特旗。惇多克格隆任达喇嘛。为札萨克图汗部及赛音诺颜部纳鲁班禅呼图克图、札拉军札呼图克图及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轮流驻锡之所。经费由科布多地区提供。同治十一年(1872),回民起义时遭到破坏。

猜你喜欢

  • 白族创世纪

    白族创世史诗。亦名《白族开天辟地》、《白族人的来历》。世代相传,一般以“打歌”这种文艺形式来演唱。内容主要有“洪荒时代”、“天地的起源”、“人类的起源”3部分,其中也反映了白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勇敢精神和

  • 大藤峡瑶民起义

    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广西浔江上游瑶民反抗明王朝的斗争。因地方官吏横征暴敛,强夺瑶民田土肆意杀戮瑶民,诸瑶积恨。正统七年(1442),瑶族首领蓝受贰聚集数百瑶民,以大藤峡石门为据点发动武装起义,严惩贪官土豪

  • 客曹

    唐时南诏初期国务行政机构六曹之一。参见“六曹”(382页)。

  • 席力图呼图克图四世

    ?—1712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席力图呼图克图三世圆寂后,被确认为转世灵童,是为四世。曾赴西藏学经。康熙三十年(1691),自西藏返回归化。三十三年(1

  • 耶律弥勒

    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妃。契丹族。为礼部侍郎萧拱之妻妹。天德二年(1150),由萧拱荐于汴(今河南开封),及入宫,王见非处子,遣出,在外数月,复召入,封充媛,封其母张氏为莘国夫人。后进封柔妃。

  • 藏语音译,又写作捽。亦称甲捽。旧时藏族地区一种量器,与汉族地区的斗相似,各地大小不一,一克青稞约合25—28斤左右。又是计算耕地面积的单位,一克地,就是一克籽种所播的耕地,约合一市亩。重量单位也用克,

  • 西域三十六国

    西汉时西域内属诸国的总称。《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其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东汉荀悦《汉纪》分之为27小国、9个次

  • 咸清

    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年号。约1144—1150年,凡7年。

  • 头项

    西夏党项军事单位。各首领所将之种落兵为1溜,8溜为1头项。

  • 毋单

    古县名。西汉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南,一说在云南路南县。南朝梁废。其地今有苗、彝等民族居其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