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里畏吾

撒里畏吾

古族名。始见于元初文献。亦称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萨里辉和尔;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儿、西喇古儿黄番等。“畏吾”、“辉和尔”、“畏兀儿”、“伟古儿”即“回纥”、“回鹘”之对音。“撒里”一说为地名“疏勒”之音变;一说为回纥发源地之河名,《新唐书·回鹘传》谓:回纥“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一作薛灵哥水,即今蒙古高原之色楞格河),“娑陵”与“撒里”(sarig)音近,可证此说;一说源于宋时的※黄头回纥;一说源于西州回鹘或龟兹回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族分布于今甘肃敦煌西南、青海柴达木盆地,西至罗布泊、若羌之广大地区。以游牧为生。“居无城廓,以毡帐为庐舍,产多驼、马、牛、羊”。信仰佛教。13世纪初叶,蒙古国征服该地区。后元朝封忽必烈之孙铁木儿不花为“镇西武靖王”,封朵儿只班为安定王镇守其地。一些蒙古部落随诸宗王镇戍边境,进入撒里畏兀区域游物,在与撒里畏兀的长期交往中相融合。14世纪中叶,明朝在此地先后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封元宗室宁王眩烟帖木儿为安定王。15至16世纪初,各卫因遭受吐鲁番察哈台后王的侵扰,不能自立,相继溃散,请内徙,遂东迁嘉峪关内肃州(今酒泉)及甘州(今张掖)南山一带住牧。

猜你喜欢

  • 张骞

    ?—前114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初为汉武帝郎官。史称其为人坚忍,宽大信人。建元二年(前139),奉武帝命,率甘父(胡人)等百余人从陇西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同夹攻匈奴。中途被匈奴扣留,

  • 艾提卡尔寺

    喀什清真寺名。一称艾提尕尔寺。明正统七年(1442)喀什王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裔建。嘉靖十六年(1537)前后,乌不里哈德尔·米尔扎阿尔伯克扩建,成为能做主麻聚礼大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阿古柏调

  • 萨蛮普尔

    参见“撤满甫尔”(2495页)。

  • 中山丁零

    见“定州丁零”(1528页)。

  • 八千颂般若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梵文Astasahasrika,译为八千颂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

  • 合懒路

    金、元地方政区名。合懒,一作合兰、曷懒、海兰等。元亦称合兰府。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已有其名。因境内有曷懒水得名。路治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1800华里,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5里处,一

  • 皋捩鸡

    五代后晋君主※石敬瑭之父。又作石绍雍。一说其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朱耶氏自甘州入居灵武,故又称为西突厥别部沙陀人。一说本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落西裔,故也称其先为西夷。

  • 蒙藏院

    民国时掌管蒙古、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1914年5月,袁世凯政府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后,由※蒙藏事务局改置,形同清※理藩院,地位与各部并列。直隶大总统。设总裁、副总裁、参事、司长、秘书等。

  • 白元光

    ?—786唐朝将领。突厥后裔。朔州刺史道生子。初隶父军,任节度先锋。安史之乱时,率所部结义营从李光弼平乱,因功迁太子詹事,封南阳郡王,为两都游弈使。克长安后,率兵清官,进剿余寇,身受数创,肃宗亲为之敷

  • 李红光

    (1910或1906—1935) 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族抗日英雄。又名李弘海、李义山。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全家迁居我国吉林省伊通县留沙咀子屯。为人沉默寡言,天资聪颖,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