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羯儿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讨秃发保周于番和(今甘肃永昌县),徙张掖民数百家于武威,因与诸将侵吞缴获,坐贪暴罪,黜为公。后统河西诸军袭柔然,至于漠南。七年,复王爵,加征西大将军。正平元年(451),与高凉王拓跋那获罪赐死。爵除。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讨秃发保周于番和(今甘肃永昌县),徙张掖民数百家于武威,因与诸将侵吞缴获,坐贪暴罪,黜为公。后统河西诸军袭柔然,至于漠南。七年,复王爵,加征西大将军。正平元年(451),与高凉王拓跋那获罪赐死。爵除。
契丹皇室四宫帐。又作四帐皇族,或一帐三房。包括由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后裔组成的※大横帐,及其伯父岩木后裔组成的※孟父房、释鲁后裔组成的※仲父房和其弟后裔组成的※季父房。“此一帐三房,谓之四帐皇族。”
一作段易长,即“段正兴” (1696页)。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三氏族,即大贺、遥辇、世里。阻午可汗时(8世纪中),分三耶律为七。契丹建国后,以耶律为国姓,诸耶律皆为皇族。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
? —1732清初文臣。满洲镶红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笔帖式授礼部主事。五十六年(1717),兼副参领。五十七年迁工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迁参领,擢镶红旗满洲都统兼火器营
见“卜寨”(18页)。
?—791唐代回纥可敦(后妃)。唐荣王之女。乾元元年(758),随※宁国公主和亲回纥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后依俗嫁磨延啜子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移地健,尊称为“小宁国公主”,亦称“少宁国公主”。有二子。
? —1871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原为甘丹寺堪布,同治元年(1862),串通该寺喇嘛以诺门罕呼图克图逆达赖喇嘛为名,取布达拉宫武器,调集前后藏、江孜兵和所属百姓围攻呼图克图驻锡地色拉寺。霞扎汪
即“札只剌”(432页)。
?—1336伊儿汗国第十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弟※阿里不哥后裔,速西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又遭钦察汗月即别进攻,政局不稳,遂被丞相加秃丁摩诃末等